一枚会“消失”的螺钉
让国产高端骨科植入材料
迎来突破性进展
填补国内该类产品的空白
一枚用纯镁金属制成的可降解的螺钉被精准植入人体内,不仅稳稳固定住移植骨瓣,更将在完成使命后悄然被人体吸收——无需二次手术,不再留下异物。作为国产高端骨科植入材料,目前该款螺钉已在全国十余家著名三甲医院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主要用于非承重部位松质骨骨折内固定术、植骨术、截骨术等,疗效显著,填补国内该类产品的空白,预计明年初上市,有望成为国内首款上市的可降解金属螺钉骨植入材料。
近日,大连市市场监管局(大连市知识产权局)以及大连东方专利代理的工作人员来到大连大学骨科医学研究中心调研,就见到了这款神奇的螺钉。
事实上,在医学与材料科学交叉的前沿领域,一场关于骨骼修复的技术革命已在这里接续上演。早在2006年,骨科学科带头人赵德伟教授就带领团队开展了关于钽金属的研究,并成功研发出国产骨小梁结构的钽金属植入材料。2017年,研发团队又创新性地使用纯钽金属粉末为原材料,通过3D打印技术,开发出临床应用的接骨板、骨块等一系列内植物,这些内植物采用骨诱导性仿骨小梁结构,可与骨组织形成骨整合,从而达到永久性生物内固定,显著提升了手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研究中心设置在医院里,临床医生带着手术中遇到的难题而来,与研发人员并肩讨论人工骨骼的原料构成与设计细节,研发成果就能尽早走向手术台。
中心研发人员李京育介绍说,在这里,医工融合不仅是理念,更是日常,产学研只有紧密结合,团队才能一直在医用生物材料科学的前沿热点难点上实现不断突破。
据悉,骨科实验室现有面积4100平方米,拥有层流净化细胞工程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病理学实验室、基因测序与分子病理实验室、材料测试分析实验室、化学气相沉积实验室、3D打印实验室等,获得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各级各类奖项20余项;发表国家核心期刊论文600余篇,SCI收录论文140余篇,获得专利近40项,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