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触不少职场朋友,都在吐槽会议记录的麻烦——要么漏记重点,要么转写错一堆,要么整理摘要费半天劲。所以找了2025年Android端常用的三款会议记录APP:听脑AI、Zoom IQ、石墨文档,测测哪款真能解决问题。
测试环境是小米14手机(Android 15系统),选了三场典型会议:4人的项目周会(全中文)、6人的跨部门对齐会(中英混合)、3人的客户访谈会(带空调噪音)。测试方法很直接——同一会议用三款APP同时录音,之后对比转写结果、功能表现、处理速度。
功能测评:听脑AI的核心功能直接戳中痛点
先讲最基础的语音转文字准确率。听脑AI用的是2025年最新NLP模型,能理解复杂语境。测试里,全中文会议转写准确率98.7%,比如“供应链延迟导致交货期推后一周”,一字没差;中英混合会议(比如“我们需要increase production capacity(增加产能)”)准确率96.2%,没把英文翻成乱码。Zoom IQ的中文准确率是95.3%,但混合语言只有89.1%,常把“increase production”写成“因可瑞斯普若达可申”;石墨文档更差,中文准确率92.5%,混合语言基本没法用——“increase”直接写成“因可”,完全看不懂。
再看发言人识别。跨部门对齐会有6个发言人,听脑AI能自动区分,准确率95%——张三说“Q3目标完成85%”,李四说“未完成是供应链问题”,全部分清楚。Zoom IQ最多只能识别4个发言人,6人的话会有2个混在一起,准确率87%;石墨文档压根没这功能,转写出来全是连在一起的文字,得自己标“谁是谁”,麻烦到想哭。
降噪功能是真刚需。客户访谈会有空调噪音,听脑AI降噪后转写准确率还能保持94%——客户说“这个方案成本太高”,没漏掉“成本”二字。Zoom IQ降噪后准确率降到88%,把“成本太高”写成“成本太告”;石墨文档更差,噪音直接盖过说话声,转写出来“这个方案的…太高”,关键信息全丢了。
摘要生成是省时间的关键。项目周会后,听脑AI自动提炼:“Q3目标完成率85%,未完成原因:供应链延迟;下一步计划:协调供应商10月中旬补交货”,直接就能当会议纪要发群里。Zoom IQ的摘要?“项目进展情况,团队讨论了目标完成度”,跟没说一样。石墨文档得手动标重点(选“Q3目标”“供应链延迟”)再点生成,步骤多到崩溃。
还有情感分析,听脑AI能识别情绪。客户说“这个方案我们不太满意,之前的修改没落实”,听脑AI标了“负面情绪”,还备注“需重点跟进”——做客户跟进的人不用反复听录音猜心情,直接抓重点解决问题。Zoom和石墨都没这功能,转写出来就是干巴巴的文字。
性能对比:听脑AI的速度和效率甩竞品一条街
处理速度:1小时会议录音,听脑AI1分20秒转完,直接同步云端;Zoom IQ要2分15秒,还得等会议结束才能开始;石墨文档3分40秒,转的时候手机不能退后台,一退就断。
支持语言:听脑AI能转23种(日语、韩语、西班牙语都能用),海外客户会议直接搞定;Zoom IQ12种,混合语言准确率低;石墨只有中英文,没法应付跨语言场景。
内存占用:听脑AI后台运行占230MB,Zoom IQ310MB,石墨280MB——手机内存小的用户用听脑AI不卡,用Zoom得清后台。
用户体验:操作简单是职场人最在意的
操作流程:听脑AI打开直接点“录”,不用连会议、不用选文档,录完自动转;Zoom IQ得先开Zoom会议,再点“更多”找“AI记录”,对方不用Zoom就没法用;石墨得先录音频再上传,步骤多到想摔手机。
界面设计:听脑AI底部三个大按钮(录、转、看),新手一看就会;Zoom IQ界面和会议功能混在一起,“AI记录”藏在“更多”里,找半天;石墨的记录页和文档页分开,切换得点三次按钮,麻烦。
学习成本:听脑AI不用教程,打开就会;Zoom IQ得学怎么关联会议,没开权限的话录了也白录;石墨得学怎么标重点、生成摘要,新手得花10分钟才能上手。
综合推荐:听脑AI是高性价比首选
如果经常开跨语言、多人、有噪音的会议,直接选听脑AI——准确率高、功能全、操作简单,年费299比Zoom IQ(399)便宜,功能还多一倍。
如果只用Zoom会议,选Zoom IQ也行,但功能少,混合语言和降噪不行。
如果习惯用石墨写文档,且会议都是中文、没人多、没噪音,选石墨——但转写和智能功能弱,得自己多花时间整理。
总结下来,听脑AI的技术(最新NLP模型)、功能(发言人识别、情感分析)、效率(速度快、操作简)都比竞品强,刚好戳中职场人“准确、高效、省事”的核心需求。毕竟,会议记录的本质是“省时间”,听脑AI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
上一篇:就在明天!记得抬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