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杨娟娟
实习生 彭紫桐
“50岁正是闯的年纪。”9月25日晚间,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完成了第六次年度演讲,在2个多小时的演讲和年度新品发布中,雷军分享了小米过去几年所经历的“改变”,以及小米造车、小米造芯背后的故事。
随着小米过去五年在底层核心技术上的高压强投入,以及高端化战略的持续突破,小米成为首家横跨手机、汽车、家电三大领域的科技公司,从一家“互联网公司”成长为“硬核科技公司”。
雷军表示:“过去五年,无论对小米还是对我个人,都是一场彻底的蜕变,我们用五年脚踏实地的努力,重塑了小米的骨骼和灵魂。”“只要持续努力、不断成长,每个人、每个团队,都有机会‘逆天改命’。”
雷军年度演讲活动现场。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陈维城 摄
01
造芯:至少要花十年时间
至少投入五百亿
今年5月,小米推出了玄戒O1芯片,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发布3nm制程旗舰芯片的公司。其实,小米一直有一个“芯片梦”。2014年9月,小米全资成立了松果电子,开始自研手机芯片。
经过三年努力,2017年,“小米澎湃S1”正式发布,搭载在一款中端机上,当年就卖了60万台。但雷军心里清楚,松果之路其实走不下去了。所以,小米2018年停掉了手机SoC芯片的研发。
雷军复盘得出结论,“自研手机SoC,做中低端,完全没机会;只有做最高端,才有一线生机。”放眼全球顶尖的科技巨头,最终几乎都成了芯片巨头。芯片是小米成功的必由之路。
2021年初,小米开始新一轮的芯片之旅。不过,项目进入第二年,小米业务受国际经济形势和地缘政治的影响,业务出现大幅滑坡,营收骤降15%。
雷军比喻,小米正同时供着“两个孩子上大学”——造车、芯片,“每个都是五六百亿投入的大项目,这个压力令人窒息。”团队里逐渐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
雷军问团队:“假如现在放弃,十年后,我们会为公司账上多出几百亿而庆幸,还是为小米这家公司永远失去芯片业务而后悔?”不做必然后悔,这次的小米坚持下来了。
2024年初,芯片按计划投片了。小米的芯片采用了最先进3nm工艺制程,仅投片费就超过了两千万美元。今年5月22日,玄戒O1和搭载这颗芯片的手机平板正式发布。
“失败本身不可怕,正视自己内心的恐惧,才是关键。”雷军回顾玄戒O1项目的感想。雷军强调,这一次小米造芯是认真的,“自研手机SoC,至少要花十年时间、至少投入五百亿。”
华泰证券分析师黄乐平认为,和苹果相比,小米虽然手机出货量上差距不大,但市值只有苹果不到6%。苹果多年构建起来的基于自研芯片、自研操作系统(iOS)和算法的生态是品牌厂商重要的“护城河”,自研芯片是包括小米在内的品牌厂商构建独立生态的重要一步。
02
造车:假如SU7不成功
YU7就是小米汽车最后的底牌
2021年9月,小米汽车首次全员会宣布了一个宏大计划:对标保时捷和特斯拉,打造全球最强的纯电性能车。小米组建团队自己干,这就是后来的小米V8s超级电机,甚至连生产都是自己干的。
当年12月,Ultra项目正式立项。不过,春节刚过,项目又被取消了。“当时SU7项目已经取得了突破进展,压力没有几个月前那么大,大家决定咬牙重启Ultra项目。”雷军回忆。
2022年的夏天,SU7开发最关键的阶段。“SU7是一款纯电轿车,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除了特斯拉,从来还没有纯电轿车能卖得动。”
2024年3月,小米汽车第一款轿车车型小米SU7正式问世,此后在产能扩张和交付执行上进展飞速。2024年,小米SU7系列交付量达13.69万辆。
6月26日,小米汽车旗下首款SUV车型小米YU7正式上市。随后,小米YU7,3分钟大定超20万辆,1小时大定超28.9万辆。雷军激动地说:“大家一起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一个奇迹。”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YU7项目刚开始就背负着巨大的压力。”雷军提到,假如SU7不成功,YU7就是小米汽车最后的底牌,它必须承担起“力挽狂澜”的使命。
“从第一天开始,小米YU7就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投入巨大,力求把每个细节做到完美。”雷军提到,小米YU7砍掉620公里的版本,把835公里长续航Pro版换个名字,就叫“标准版”。
“小米YU7上市后的表现,充分说明了,3年前大胆‘冒险’的决策,过去3年的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雷军介绍,小米YU7从7月6日开始交付,不到3个月已交付超4万辆。
雷军又给自己上难度,推出小米定制服务,小米YU7除了首发的9款颜色外,额外新增了5款颜色,还将带来两款定制的内饰,在小米汽车北京超级工厂店建立了一家小米定制服务中心。定制服务过往只有劳斯莱斯、保时捷等超豪车品牌才能提供。
“这项服务看似价格很高、很赚钱,但其实很容易亏本。”雷军表示,定制服务试运营一年,每个月最多定制40辆,先从小米YU7 Max和小米SU7 Ultra开始。
“未来打造爆款车、冲击豪华市场有望成为破局之道。外观、悦己、产品力、品牌、人车家生态、科技等等,YU7的成功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也将改变整车市场竞争格局。未来车企或将进一步集中精力打磨精品,此外进军豪华车市场以期待占据有利地位。”开源证券分析师赵旭杨认为。
03
对标苹果:很多人对小米有刻板印象
希望让大家重新认识小米手机
除了造车、造芯历程,当晚小米17手机发布最受关注。2025年,小米数字旗舰迎来史上最大战略变阵,小米17系列产品线全面对齐苹果,升级标准版、Pro、Pro Max三杯机型,以全新产品矩阵正面迎战苹果。
据了解,小米17系列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采用最新一代3nm工艺,CPU性能比肩A19 Pro,GPU相比A19 Pro提升34.6%;实现屏幕、电池、影像三大国产技术突破,小米17 Pro系列更以“妙享背屏”重构智能手机交互模式。
“妙享背屏”支持个性时钟、AI人像壁纸、AI萌宠壁纸。同时还支持听歌、打车、外卖等重要信息通知。支持背屏自拍、大头贴模式、背屏帮拍等影像新体验,还可以一键将取餐号、二维码、照片等信息PIN到背屏。
电池技术上,小米17全系搭载小米金沙江电池,含硅量高达16%、能量密度最高达894Wh/L,其中小米17 Pro系列还首次采用L形封装异形叠片电池技术,大幅提升空间利用率,实现了电池技术和结构设计的双重突破。
影像上,小米17 Pro系列代号“逆光之王”,首次采用国产第三代高动态技术LOFIC。小米17 Pro和Pro Max机型还分别采用了潜望式徕卡浮动长焦和超聚光棱镜技术,实现长焦实力和镜头结构的全新突破。
2021年底,小米首次宣布在产品上对标苹果、学习苹果。此次,小米16改名小米17引发热议。
雷军表示,小米17产品力是跨代升级,跟iPhone17全系列相比,有很多地方都超越了,在电池技术、屏幕技术、传感器、潜望镜等都有非常多的创新,这是敢改名小米17、敢正面对垒的底气和勇气。很多人对小米有刻板印象,甚至看法很固执,通过改名是希望让大家重新认识小米手机。
“苹果是一家非常伟大的公司,我们与苹果的竞争还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还是要全心全意向苹果学习,一步一步地把每一个细节做好。全面对标,不仅仅是以前主要的配置和参数,现在更多的要在科技引领、要在更多的体验方面对标苹果,甚至超越苹果。”雷军说道。
对话 | 称小米汽车“全网被黑最惨”
雷军回应了这些热点问题
会后,雷军接受了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等媒体采访,直面小米16改名、黑公关、对标苹果等问题。雷军直言,很多人对小米有刻板印象,通过改名是希望让大家重新认识一下小米手机。与苹果的竞争还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还是要全心全意向苹果学习。
对于小米汽车被抹黑,雷军认为,“小米汽车成为全网被黑得最惨的品牌之一。”小米造车重视驾控、底盘、机械素质,为国产汽车的高端化作了一些贡献。其透露,也有不少车厂与小米正在结盟合作。
演讲结束后,雷军接受媒体采访。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陈维城 摄
谈改名:
很多人对小米有刻板印象,需要重新认识小米手机
记者:从小米16改名小米17引发热议,同时全面对标iPhone,如何理解这句话?改名的原因又是什么?
雷军:从小米16改名小米17,引起的舆情我也挺惊讶,主要的考虑是小米做手机15年,很多人对小米有刻板印象,甚至看法很固执,大家可能需要重新认识小米手机。
小米17产品力是跨代升级,跟iPhone17全系列相比,有很多地方都超越了,五年前我们提出对标苹果,首先要有勇气敢于对标世界第一,只有对标,才能一步一步地接近、并跑到领跑。所以小米五年前坚定提出对标,这一次提出全面对标,过去从完全跟随到小米17有很多点都超越了苹果。在电池技术、屏幕技术、传感器、潜望镜等都有非常多的创新,这是敢改名小米17、敢正面对垒的底气和勇气。通过改名是希望让大家重新认识一下小米手机,重新表达我们敢于挑战世界第一的决心。
记者:小米在年轻人心中的地位已经从高性价比极客转变成了现在的时尚科技潮人,如何看待这个定位?小米做了哪些努力?
雷军:15年前小米定位成一个极客品牌,为网络发烧友准备。小米的成长速度也超出了我们自己的想象,很快变成了大众品牌。成为大众品牌以后,我们没有做好准备,五六年前我们遇到的痛苦就是因为成长很快,很多人对我们不了解,有很多的偏见,再加上还有很多我们自己做得不好,半年反思后,要推动高端化,要让更多的高端用户认可,让更多的女性用户认可,用户的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五年的探索过程中,形成了高端化的方法论——“三大引领”,就是科技引领、认知引领、审美引领。定制服务是个超难的服务,看起来很容易,要做好的工作量巨大,销售量是个位数,所以过去为什么都是几百万的豪车会做。今天大家对个性化需求、对审美需求越来越高,只有我们下功夫,下一步是体验平权。在高端时代里面,超豪的体验让大众客户也能享受到,这是我们正在努力的方向。
谈“黑公关”:
小米汽车成为全网被黑得最惨的品牌之一
记者:在高端汽车市场上,中国汽车公司全面崛起。小米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或者说小米引发了哪些变化?
雷军:首先,小米在底盘技术、驾控、性能方面向传统豪车学习,比拼保时捷。一百年来所有高端车都在纽北赛道打拼,小米把纽北当主场,认真在把车的驾控、底盘做好,这是造车的基本功。会有越来越多的车重视驾控、底盘、机械素质,这小米进入汽车工业以后给市场带来的变化。
第二,“人车家全生态”开放合作也是小米给市场带来的新东西,高度重视设计,小米的车漆都很好看,我们已经做了几十种,计划三年再做一百种,如果你要做这么多车漆,投这么多研发,对生产制造有很大的影响。我们认为车的颜值很重要,小米汽车为国产汽车的高端化作了一些贡献。
记者:小米汽车发布之后,市场和用户的反馈非常热烈,同时网络上出现了一些抹黑小米的不实信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雷军:小米汽车发布以后,成为全网被黑得最惨的品牌之一,这次六部委的联合行动,打击黑水军、黑公关,我们举双手支持。我们觉得汽车产业需要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才能持续发展,小米汽车是受害者,也呼吁全社会打击黑公关和黑水军,他们让产业发展遇到了很多的困难。
谈同行:
与苹果竞争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记者:对小米17系列的市场预期如何?国产手机厂商与iPhone的竞争未来会是什么走向和态势?
雷军:苹果是一家非常伟大的公司,需要我们每一家公司都潜心学习。当然,我相信这一轮小米17的销售也会超过预期。我们与苹果的竞争还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还是要全心全意向苹果学习,一步一步地把每一个细节做好。全面对标,不仅仅是以前主要的配置和参数,现在更多的要在科技引领、要在更多的体验方面对标苹果,甚至超越苹果。
记者:目前小米和车企的合作到了什么样的进度?和李想交流有哪些方面?
雷军:小米汽车是后来者,发自内心深处感激新能源汽车行业所有先行者,小米作为后来者,还是享受了很多时代红利,小米有责任帮助行业进步,受益者也要反馈行业。过去的一年半,有效推动了行业之间的合作。
国产汽车都在进步中,没必要搞得很难看,还远没有到几家要比的阶段。汽车产业还是要共同合作,推动产业进步。我们推动IoT的标准和协议开放,小米手机秒充协议全部免费,让更多的车能够更好地支持小米手机快充。也有不少车厂正在结盟和合作,等我们合作到一个阶段,因为整车的研发周期比较长,我们再公布给大家。
谈到跟蔚小理的关系,顺为和小米成了蔚来、小鹏的早期投资者。我们与理想都是北京企业,也有很多的合作,非常钦佩理想为新能源汽车作出的伟大贡献,开创了大空间增程SUV方向,不少的车厂都是摸着“理想”过河,再次向李想本人表示崇高敬意。
谈未来:
小米是长跑型选手,决心做“六边形战士”
记者:小米高端化最艰难是什么时候?往后五年,小米高端化的难度挑战是哪些?
雷军:回顾过去五六年,高端化遇到最大的压力还是2022年,受全球经济环境地缘政治的影响,2022年业绩下滑15%,2023年又下滑3%,对公司压力巨大。第一次高端化刚开始也很紧张,结果第一年远超预期,大家觉得高端化很好干,接着就掉到坑里,然后再一点点爬,走到今天,是一个曲折前行的过程,需要时间一点点学习。
记者:小米汽车工厂的技改成功落地,对产能提升有哪些帮助?今年四季度的订单消化能够到达什么程度?
雷军:小米汽车工厂自动化率做得非常好,同时也在不断地技改提高效率调整排班。YU7交付了超过4万辆,离广大车主、准车主的需求还有巨大的差距,我们会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提升。高标准、高要求是好事,不要觉得自己是汽车行业的新兵,自己要有很高的标准要求,生产效率提升的速度还是非常快。
记者:小米有没有计划未来3~5年找到新的智能手机销售或出货量增长的路径?
雷军:从全球来看,手机市场是竞争特别激烈的市场,竞争难度超过了汽车。全球对手就是苹果、三星、华为,都是科技巨头,竞争难度特别高。中国市场六个主要的玩家,平均都在15%、16%的市场份额。五家同行都是很了不起的公司,从内心深处很钦佩这些公司的能力。在这么强大的同行压力之下,我们早就放弃了速胜的可能性。两年前,我提的目标是每年坚定增长1%的市场份额,能不能五年时间做到20%?我说不用着急,慢慢来,时间是小米的朋友,小米是长跑型选手,时间越长我们越强大,中国手机市场打的就是持久战,这正好是小米的长项。的确要向所有同行学习,各个维度不留死角,决心做六边形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