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55 岁的雷军站在小米成立 15 周年的节点上,作出了一个引发行业关注的决定:未来五年,小米将投入 2000 亿元人民币,重点布局智能电动汽车、高端芯片、人工智能等核心领域。
这个从创立小米起就始终保持 “折腾” 状态的企业家,在年过五十后,再次为企业按下了加速键,试图带领小米在激烈的全球科技竞争中实现新的突破。
2025 年 9 月 25 日,在年度演讲活动结束后的媒体采访中,雷军正式对外公布了 2000 亿的五年研发投资计划。这一规划并非突然加码,而是基于前五年研发投入的延续 。
此前小米曾承诺五年投入 1000 亿元研发资金,最终实际投入达 1020-1050 亿元,此次翻倍投入凸显技术攻坚的决心。根据披露的信息,这笔资金有着明确的分配方向。
其中 60% 将用于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研发与产能建设,30% 投入高端芯片与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剩余 10% 则用于智能生态链的拓展与升级。这一战略布局的连贯性可追溯至更早时期。
2021 年 3 月,雷军首次宣布小米进军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当时计划十年投入 100 亿美元;2021 年 9 月,小米汽车全员会上正式立项 Ultra 项目,明确要打造全球最强的纯电性能车。
截至 2024 年底,小米汽车首款车型 SU7 已实现年度交付 13.69 万辆,在国内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重要份额。
此次追加的千亿级投入,一方面用于 SU7 后续车型的迭代研发,另一方面聚焦 800V 高压平台、固态电池等关键技术突破,目标是在 2028 年前实现年销 50 万辆,跻身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第一阵营。
在芯片领域,小米的投入轨迹同样清晰。2017 年,小米旗下松果电子推出澎湃 S1 芯片,启动手机芯片研发,2023 年 5 月,在芯片行业遭遇震荡、同行 3000 多人团队解散的背景下,小米仍坚持芯片项目推进。
2024 年初按计划启动 3 纳米工艺芯片投片,仅单次投片费用就达 2000 万美元。此次 2000 亿计划中,超过 600 亿将用于芯片领域,重点攻克先进制程工艺及车规级芯片等 “卡脖子” 领域,摆脱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
小米汽车的发展历程,是雷军 “折腾” 精神的典型体现。2022 年夏天,SU7 进入开发最关键阶段,当时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这款纯电轿车的前景,但雷军带领团队坚持推进研发。
他亲自挂帅小米汽车 CEO,走访全球顶尖汽车研发机构,仅用两年多时间就完成从团队组建到车型量产的全过程。
2024 年 3 月,小米 SU7 正式问世,这款定位中高端的纯电动轿车,凭借搭载的小米自研智能驾驶系统 Xiaomi Pilot、澎湃 OS 智能座舱,以及 21.59 万 - 28.99 万元的定价,迅速打开市场。
2024 年 6 月 26 日,小米首款 SUV 车型 YU7 紧接着上市,3 分钟大定超 20 万辆,1 小时大定突破 28.9 万辆,创下行业新纪录;从 7 月 6 日启动交付到 9 月底,不足 3 个月已交付超 4 万辆。
此次 2000 亿投入中,超过 1200 亿将进一步推动小米汽车发展。其中 500 亿用于小米汽车第二工厂建设,该厂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年产能 30 万辆,预计 2025 年底建成投产,主要生产 SU7 迭代车型及 YU7 后续版本。
300 亿用于固态电池研发与量产,计划在 2026 年前推出高能量密度产品,解决续航与充电速度痛点;剩余 400 亿用于智能驾驶技术升级,目标是实现 L4 级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
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始终是雷军关注的重点。2019 年小米全年研发费用仅 75 亿元,而随着技术战略升级,2025 年单年研发投入已突破 300 亿元,较早年实现跨越式增长。
在芯片领域,小米的目标是构建 “手机芯片 + 车规芯片 + AI 芯片” 的全品类布局,2025 年这一战略迎来关键突破 —— 自主研发设计的 3nm 旗舰 SoC 芯片玄戒 O1 正式发布,使小米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全球第四家具备 3nm 先进制程设计能力的科技公司。
玄戒 O1 的研发历程充满挑战。2024 年 5 月 22 日,第一批芯片样品送达,团队集体到机场迎接,当晚 9 点成功点亮系统,避免了 2000 多万美元投片费用打水漂及项目延误 6 个月的风险。
2025 年 5 月 22 日,玄戒 O1 及搭载该芯片的手机正式发布,完成从样品到产品的落地。
在车规级芯片领域,小米旗下芯片公司已实现 40nm 制程 MCU 芯片量产,通过 AEC-Q100 认证,性能较行业主流产品提升 30%,成本降低 20%,未来还将投入 300 亿研发 7nm 车规级自动驾驶芯片。
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同样显著。2025 年 4 月 30 日,小米宣布开源首个为推理而生的大模型 Xiaomi MiMo,在轻量化部署与实际应用场景中表现突出。
此次 2000 亿计划中,200 亿将用于 AI 技术研发与落地,一方面提升大模型性能,另一方面推动 AI 与智能硬件生态深度融合,开发具备主动交互能力的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
小米的成功离不开独特的智能生态链模式。截至 2024 年底,小米生态链企业已超过 600 家,覆盖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生活消费等多个领域,形成庞大的智能硬件矩阵。此次 2000 亿计划中的 200 亿,将进一步强化生态链竞争力,推动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
在智能家居领域,小米计划投入 100 亿支持生态链企业研发高端产品,如搭载 AI 语音交互的智能冰箱、具备健康监测功能的智能洗衣机等。同时持续完善澎湃 OS 的生态互联能力,实现不同品牌、品类智能设备的无缝连接,打造 “人 - 车 - 家全场景智能生活”。
智能穿戴领域的投入聚焦技术创新,50 亿资金将用于柔性屏、健康监测传感器等研发。2024 年第三季度,小米智能穿戴设备全球出货量达 1200 万台,同比增长 15%,位居全球第二,随着新技术应用,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剩余 50 亿则用于拓展海外生态链市场,在印度、东南亚、欧洲设立产业园,推动产品全球化布局,目前小米生态链产品已进入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营收占比达 45%。
从创立小米,到进军手机、智能硬件,再到跨界造车,55 岁的雷军始终没有停下 “折腾” 的脚步。此次 2000 亿的战略投入,不仅是小米应对行业竞争的举措,更是向全球顶尖科技企业迈进的决心体现。
未来五年,随着各项战略落地,小米或将在智能汽车、高端芯片、人工智能等领域实现新突破,开启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