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资源下沉,精准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科技特派员通过主动上门、精准服务,开展科技创新服务,助力企业破解发展难题,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科技特派员深入新密企业开展精准技术指导
8月29日,河南省科技特派员、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汪磊博士与阜外华中心血管医院营养科田颖鹏博士组成专家服务团,深入新密市刘寨镇郑州丰欧食品有限公司生产一线,开展了一场针对性强、内容务实的技术指导活动,为企业纾困解难,注入科技动能。
针对企业核心的油炸工艺,科技特派员深入生产一线,重点就煎炸油的选择标准与工艺控制提出了专业建议,并指导企业如何通过优选油品和精准控制煎炸参数,有效延缓油脂劣化,从而保障产品风味与安全。针对企业主营产品的痛点问题,科技特派员从原料、加工、包装到储藏条件进行了全链条因素分析,并就如何通过调整配方和改善包装延缓油脂氧化给出了指导性建议。
后续,科技特派员还将依据详实的检测数据,为企业提供一份量化的、极具操作性的分析报告和改进方案,实现精准赋能,切实帮助企业破解了技术难题,有效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科技特派员团队开展食用菌产业技术帮扶
9月6日,时值夏秋之交,气温渐凉,正是食用菌秋季栽培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由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农业农村部农业微生物酶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风芹教授带队,河南省科技特派员、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戚元成教授、李亚楠博士以及林学院桑玉强教授组成的专家团队,赴濮阳市多家食用菌企业开展技术指导与帮扶活动。
专家团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把脉问诊”,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助力企业提升生产技术水平和运营效能。本次科技服务系统梳理并回应了濮阳市食用菌产业在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后加工等多环节的迫切需求。王风芹教授表示,团队将持续跟踪技术应用成效,深化“产-学-研”合作,以科技赋能助推区域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与高质量发展。
科技特派员赴汝阳企业开展一线科技服务
9月10日,河南省科技特派员、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汪洋教授率团队前往汝阳县晨昕牧业有限公司开展科技服务。在企业现场,汪洋教授详细了解并认真记录了企业技术需求,结合汝阳地区资源条件和产业现状,从品种改良、精准营养、常见病防控等角度为公司发展提出多项可操作建议,真正把技术服务送到“牛圈边”。
特派员深入生产一线实地察看饲喂流程、粪污处理设备和奶牛健康状况,并对养殖现场管理进行细致指导。作为服务的重要环节,团队专家系统采集了乳汁、饲料原料及环境样品,后续将通过实验室检测分析为企业提供数据支撑和生产建议。下一步,团队将持续依托河南科技大学科技人才优势,深化与晨昕牧业的合作,通过技术培训、示范推广和联合攻关等形式,助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汝阳县奶牛产业提质增效和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力。
科技特派员精准服务带动药-菌-粮融合发展
为了打造药-菌-粮循环农业新模式,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9月11—12日,河南省中药材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团长陈琼教授带领科技专家史洪中教授、叶兆伟教授、李尽哲教授等一行5人奔赴息县包信镇河南豫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科技服务。
围绕该公司香菇废菌棒资源转化问题,陈琼教授建议可以尝试把废菌棒转化为有机肥,利用有机肥栽培道地中药材苍术、黄精、猫爪草、息半夏、瓜蒌等,既能够解决废菌棒处理问题,又能够提升这些中药材的品质。植保专家史洪中教授表示,利用废菌棒有机肥栽培中药材,能够有效降低中药材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病率,大大减少农药的使用。此外,为了帮助企业做好产业发展规划,提高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升产业附加值,陈琼教授及专家组成员与当地企业相关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座谈,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
科技特派员入企服务,是河南省科技服务基层、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生动缩影,是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近年来,河南省科技特派员结合企业发展实际需求,通过科技政策宣讲、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开展技术培训等方式,为企业提供全面、专业、精准的技术支持,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来源:河南省科技厅现代农业农村科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