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海的深蓝,见证最震撼的轰鸣。9月22日,人民海军宣布,我国自主研制的歼35、空警600和歼15T三型舰载机,已于此前成功完成在福建舰上的首次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这是我国首次在弹射型航母上,实现多型号先进舰载机的电磁弹射和阻拦着舰。
“一舰三弹”,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自主研制生产的三型舰载机,将随我国航母并肩守护祖国海疆。从10多年前在辽宁舰滑跃起飞到今天在福建舰弹射出击,中国舰载机助力人民海军航母编队再添核心作战力量。
这次试验试训成功,将有力推动航母编队体系作战能力实现“代际跨越”,为遂行远海作战任务、加速我海军从“近海防御”向“远海防卫”的战略转型提供了关键支撑。
内行看门道,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一舰三弹”,了解背后的高科技。
为弹射而生
歼15T舰载战斗机,是在歼15的基础上,以提升航电武器系统和飞机平台性能为重点,进一步突出舰载特性和适海性的重型舰载战斗机。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聪这样评价歼15T:“从诞生之日起,歼15就在不断地自我进化和迭代。与歼15相比,歼15T有着更强的作战能力。”它可以实现“满油满载”升空,依托其大载弹量和大航程,对敌人实施饱和式攻击,拥有很强的对海对陆打击能力。
日前,央视军事记者采访了航空工业沈阳所高级工程师赵志刚,听他为我们揭秘歼15T弹射“黑科技”。
弹射杆是为歼15T飞机弹射起飞量身制造的。它能直接钩住航母甲板上的电磁弹射器,瞬间就能把几十吨重的歼15T从静止的状态加速到每小时几百公里,拽着战机冲离甲板。
弹射杆结构不是特别大,跟人的胳膊差不多粗。无论弹射起飞还是着舰,歼15T都会承受巨大的冲击力和载荷,就像几十吨重的物件从好几百米高空猛砸地面。为了扛住压力,歼15T的前起落架和歼15相比更粗壮结实,不只是简单加粗,相当于对前起落架做了一次“重新设计”。
歼15T究竟如何弹射起飞呢?弹射杆与福建舰上的电磁弹射器相连接,它后边的接头连接着起到暂时固定作用的牵制杆。整个弹射起飞的过程与拉弹弓类似——捏弹弓的位置相当于牵制杆,皮筋就是弹射杆,手柄就是弹射器。向后拉皮筋的过程就是不断给弹射器蓄力,当力达到一定的峰值,牵制杆就会自动断开,弹射器就会带着弹射杆和飞机加速弹出去。
歼35与歼35A有何不同
歼35作为我国新一代隐身舰载战斗机,以制空作战为主、兼顾对面作战,具有隐身制空、远距攻面、多源感知、体系融合、弹滑兼容等特点。
歼35能以“满油+隐身构型”快速起飞,凭借低可探测性突破敌防空网。它重点承担航母编队夺取制空权任务,是人民海军实现由近海防御型向远海防卫型转变的标志性装备。
歼35具备舰载机的通用特点,一是向上抬起的折叠机翼,为了在航母机库里节约更多的空间;二是尾部的尾钩设计,为了着舰时勾住甲板上的拦阻索平稳降落。
歼35A是空军型,因为不需要考虑舰上的收纳问题,所以它的机翼是呈固定的菱形。因为不考虑航母降落,所以也没有尾钩。
“在飞机操控方面,歼35采用了集成中央杆,可以帮助飞行员进行着舰精准操作,并且搭配辅助着舰系统,减轻飞行员操作负担。歼35A是轻量化制空型的飞机,采用侧杆驾驶员操纵装置,强化飞机操控的灵敏性,自动控制更加突出空中飞行、作战的特征。”沈阳所工程师艾志强这样描述道。
“这两款飞机的机翼面积不同,歼35的机翼面积比歼35A的要大很多。歼35面临舰上起降,对升力的需求很大,需要大的机翼面积,从而获取更大升力。而歼35A可以通过减小机翼面积去降低阻力、减少重量,从而获得更好的空中性能。”赵志刚这样描述它们的外形区别。
歼35和歼35A是“一机多型,空海孪生”。这样带来的好处就是“上阵亲兄弟,打仗父子兵”,能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
第一型舰载固定翼预警机
空警600是我国第一型舰载固定翼预警机。它能够遂行预警探测、指挥引导、目标指示和作战协同等任务,被誉为“海空司令部”。
空警600机翼可以折叠,安装了尾钩,体积比空警500A小,但作用相同。福建舰电磁弹射和阻拦的起降方式,大大提高了预警机出动、回收效率,能够保证预警体系持续在线。它为航母战斗群提供更长的预警时间,大大提高拦截效率。
当前,我国舰载航空事业加速发展,完成了从单机到体系、从岸基到舰基、从滑跃到弹射、从能飞到能战的巨大跨越。
奋进新征程,航空工业集团将始终勇担兴装强军首责,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奋勇攀登,奋力谱写新时代航空强国新篇章,以实绩实效有力支撑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
来源/央视军事、中国军号、航空工业沈飞、沈阳所、中国航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