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苹果产品的用户而言,“MFi”这个词肯定不会陌生,只要配件上有这个标识,价格就会直接“螺旋升天”。有了苹果的珠玉在前,自然就会有不少厂商想要效仿,做NAS(网络附加存储)的群晖就是其中之一。今年春季,群晖在最新发布的DS725+、DS425+等DiskStation Plus系列新品中,就修改了硬盘兼容性设计。
根据群晖方面的说法,对于DiskStation Plus系列新品,官方建议用户使用通过认证的硬盘。并表示,“大量的内部测试数据表明,与群晖DSM 系统搭配使用时,遵循严格验证流程的硬盘发生故障和持续兼容性问题的风险更低。”如果用户使用的是第三方硬盘,那么群晖将不再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然而实测表明,群晖对于第三方硬盘的态度并非不提供技术支持,而是拒绝访问。在DiskStation Plus系列的这些产品中,第三方硬盘根本无法识别,也就没法创建存储池,从而导致用户购买的第三方硬盘直接变成了废品。对此用户自然是群情汹汹,“想钱想疯了”就是社区里的主流声音。
相比于常规的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群晖品牌的硬盘或是经过他们认证的硬盘都有一个突出的特色,那就是贵,不难发现,群晖这就是在学习苹果的MFi模式,试图用“硬件捆绑”来赚取超额利润。
只可惜群晖是“没有苹果的命,得了苹果的病”,这一新政实施不到半年就低头了,不再强制用户使用经过认证的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近日其宣布,“运行DSM 7.3版的2025款Synology DiskStation Plus、Valve、J系列产品,将支持使用第三方硬盘进行安装和创建存储池。”
为什么群晖会向用户低头呢?当然是因为他们错估了NAS市场的竞争烈度,误以为自己拥有媲美苹果在手机行业的地位。
作为这个星球上最成功的消费电子企业,苹果打造的MFi认证体系是他们一个重要的利润来源。通过在设备中内置加密芯片来区分授权与非授权配件,后者连接苹果设备后会弹出警告提示,甚至有些还会直接转换成飞行模式,表明配件不能与苹果设备兼容。
根据2023年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在iPhone全面转向USB Type-C接口之前,MFi体系每年为其贡献数十亿美元的收入。毕竟只需要往产品上打个标,价格立刻翻一番,这样的生意群晖眼热显然并不奇怪。与苹果一样,群晖推出认证硬盘机制同样也是高举“保护用户利益”的大旗,他们同样宣称经过认证的硬盘可以提供更好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不仅如此,经过认证的硬盘还能提升系统稳定性、降低客户支持成本,毕竟精简了DSM系统支持的硬盘型号,群晖测试起来自然就更方便,出现问题也更容易排查。可问题是群晖在NAS行业的地位与苹果在手机行业并不相同,群晖的用户有得选,而苹果的用户则是没什么选择。
“世界上只有两种手机,一种叫iPhone,一种叫其它手机”这句话其实从某种程度来说,并非果粉的自吹自擂。苹果的软硬件一体化塑造出的“围墙花园”,让苹果的产品就拥有了独特性,这一点恰恰就是群晖不具备的。
看到这里有的朋友可能会说了,群晖的DSM也是NAS系统中最顶尖的,凡是对NAS有功夫、有精力折腾的用户,无不对DSM赞不绝口。可即便DSM在NAS领域的地位类似于iOS在手机市场,但NAS与手机的区别就是群晖此次东施效颦的关键。
作为通用计算设备,智能手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过于重要,也承载了太多东西。对许多人来说,智能手机就好比身体的延伸,像始终固定在手上的额外器官,比如醒来第一件事是看手机,睡前最后一件事还是看手机。
对于苹果用户而言,从iOS切换到Android就意味着移动生活的体验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相较之下,多花一点钱在MFi配件上也不是不能忍受。然而智能手机是普罗大众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可NAS不是。没有手机在当下的社会里可谓是寸步难行,但作为存储设备,NAS并不是大多数用户的刚需。
对于有离线存储成百上千TB数据需求的消费者,存储介质的成本自然不可能忽视。再加上NAS最重要的功能是存储,不同品牌带来的体验差异是可以克服的,毕竟没有多少人会每天都调试NAS。因此面对群晖的硬盘认证体系,有相当多的消费者选择“知难而退”,毕竟绿联等品牌的产品又不是不能用。
当用户选择用脚投票,群晖自然就慌了,所以只能“回头是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