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前用硬盘、U盘存储数据,但你们想过吗,生命遗传密码DNA,也能成为存储信息的‘超级硬盘’!”10月11日下午,在天津益中学校的报告厅内,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珠峰计划”合成生物学前沿科学中心主任、天津大学教授元英进的一个问题,点燃了在场所有同学的好奇心。这场由市科技局主办的“科学大咖 科普筑梦”报告会,成为了一趟通往科学前沿的奇妙旅程。
报告中,元英进以“合成生物学与应用”为主题,从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讲起,层层深入,引出合成生物学在生命设计与信息存储领域的革命性突破。他特别以“DNA存储”为例,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这一技术的惊人潜力。“1克DNA粉末,其存储能力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堆满的硬盘,并且可以稳定保存上千年。”他进一步用生动的比喻解释,“未来,一个方糖大小的DNA,就能装下整个图书馆的浩瀚信息,‘拎在皮包里的数据中心’将成为现实。”这番形象的描述,让原本抽象的前沿技术变得可感可触,令报告厅内响起一片惊叹声。
整场报告,元英进将深奥的科学原理化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科学的种子在学生们的心中萌芽。互动环节,大家争先恐后地举手,与院士展开思想碰撞。“中学生该如何培养科学素养?”“科研遇到困难如何坚持?”“未来,我们中国是否可以依靠合成生物技术来解决‘疑难杂症’?”面对这些问题,元英进结合自身奋斗经历,给出了真诚而宝贵的建议:“探索真正的科学问题,保持那份让你废寝忘食的好奇心。”“科研需要敏锐的洞察力,更需要百折不挠的毅力。”“中国的科学家们一直在为了这样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着。”最后,他鼓励大家锚定目标,勇于探索,在协作中成长。
报告会结束后,元英进走进天津益中学校的生物实验室,与师生开展近距离交流。他寄语青少年学子:“青年强则国家强。希望你们用科学服务社会,以创新贡献国家。”铿锵有力的话语,为这场科学盛宴画上圆满句号,也在无数年轻学子的心中埋下了追逐梦想、探索未知的火种。
近年来,市科技局通过举办科普赛事、建设科普基地、支持科普项目,形成了一批优质的科普资源。“科学大咖 科普筑梦”是由市科技局专门为青少年开展科普教育设立的品牌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精神的洗礼。
“这场科普盛宴为学生们搭建了一座‘从校园到前沿科技’的桥梁,在这里,学生们直接对话顶尖科学家,感受他们对科研的热爱与坚持,这种精神层面的感染,也让‘科技报国’的信念在学生们的心里深深扎根,并将结出硕果。”天津益中学校校长袁爽表示。
这个秋天,这场院士与青少年的科学之约,也将照亮他们未来的创新之路。(记者 张雯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