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姝
时代在变化,电视大屏节目近年来也进行了多次迭代升级,垂直类节目自此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如何应对这一变化?传统电视媒体在节目创新和发展上亟待转换思路,本文以电视节目受众调查分析为切入点,从节目内容、形式、受众特征等多个维度展开探讨。
当下,市级广电媒体面对央视、省级卫视和新媒体的激烈竞争,更要注重电视节目的受众调查分析工作,用更为精准的方式定位节目受众,增加受众黏性。近年来垂直类节目已发展至深度细分化时代,节目受众调查对于垂类节目的精准定位来说,既能让广电媒体平台持有稳定的观众规模和品牌效应,又能让广告投放者拥有持续的消费群体。
目前电视大屏的节目内容题材众多,选题涉及的细分领域也更加垂直精细,民生服务、养生、音乐、旅游、财经、法治等类目大多走向更为垂直的细分领域。通过节目受众调查分析精准定位受众、了解受众需求和行为等,垂直细分的方式也愈发多样。与此同时,节目的内容类型、参与主体、表现形式、特定场景,都可能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节目主题,从而吸引受众的关注。
一、精准定位受众群体。通过调查节目受众的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程度、收入等人口特征,明确垂直类电视产品的目标受众。
如湖南卫视针对年轻观众推出多档娱乐节目,浙江卫视则主要面向中高端受众推出新闻、财经类节目,江苏卫视聚焦家庭观众推出生活服务类节目等。倘若中青年人是垂直类节目活跃的受众群体,那么目前银发群体更多为“特定稳定流量”圈层,越来越多传统题材的垂类节目向老年观众倾斜。以老年类节目《乐享银龄》为例,节目与中老年深度接触,一点点积累真实用户,形成一定的受众规模,从而引发情感共鸣,使得受众黏性高,互动意愿强。此举旨在定位精准用户,而非泛泛的“观众”概念,聚焦50—65岁以上的银龄人群,始终围绕用户服务来创作内容,再通过打造视频号矩阵、举办老年春晚、全国巡演等活动,从传统电视频道转变成银发经济媒体综合运营服务商,私域社群覆盖百万银龄群体,“银发经济”IP品牌跻身为微信视频号平台的头部IP。
二、深入了解节目受众需求和偏好,评估观众构成和忠诚度。通过调查受众对节目的忠诚度等指标,评估节目对受众的吸引力。从“什么人在收看”和“什么人更爱收看”两个角度对观众进行深入分析,调查受众对不同垂直领域内容的兴趣点,以及对节目形式、风格的喜好。
民生新闻类节目《快车》、戏曲类节目《说戏》都是以60岁以上女性、月收入7000元以下的人群为主体观众。还有前文提到的《乐享银龄》更是精准定位50—65岁的银龄女性人群,围绕“时尚穿搭、健康养生、才艺展示、政策解读”等主题设置板块,覆盖银发生活全场景。养生类节目《养生堂》,则是以健康养生为主题,邀请医学专家为观众讲解养生知识和疾病预防方法,形成了以《养生堂》为核心的“康养”节目矩阵,为观众提供专业、实用的健康资讯,在中老年人群体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法治类节目《法治中国60分》优化目标受众结构,使其所在频道法治定位更加清晰、节目特色更加鲜明,改变了播前同时段中老年的观众结构,吸引了更多的中青年观众,观众呈现高收入、高学历的特点,并赢得了这类人群的认可和喜爱,提升了观众忠实度。围绕《法治中国60分》节目编排,播出时段前以引进栏目《案道》开场预热,既为之后播出的法治节目《并剑》铺垫,又覆盖了改版前的电视剧时段,形成了内容丰富、精彩纷呈的法治节目带,收视画像明确,受众关注度平稳提升。
无论是民生服务类节目、养生类节目、法治类节目,抑或是银发时尚展示类节目,都能通过观众构成和受众关注度来锁定特定观众人群,满足特定人群的需求,使收视忠诚度得到进一步提高。所以,无论是传统大屏还是新媒体平台,服务大众的节目宗旨,寻求受众更直接的情感共鸣,成为近年来的主流模式。
三、广电媒体在垂类节目的创新上也创作出不少新的节目,体现出作为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以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你好生活》为例,节目在乡村生活体验的同时,将乡村支教、环境保护、科学种植等内容融入到节目中,充分体现乡村生活的变化与发展。再以法制类《方圆剧阵》为例,其前身为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的《普法栏目剧》,将视角转向各种法律案例,通过真实再现、情景剧、系列剧等形式改编成通俗易懂的短剧,在提升观众法治意识的同时,聚焦民生议题,构建起“援助、帮助、救助”的社会服务网络。
四、跨屏融合带动电视大屏多元化发展,精准锁定垂直受众圈层。
前文提到的《乐享银龄》逐步呈现出服务生态化、渠道多元化等特征。“大屏电视+短视频+微信视频号+私域社群+线下活动(老年春晚、巡演)”形成跨屏流量闭环。从内容生产转向“媒体+综合服务商”,涵盖电商带货、文旅旅居等。节目初期播出形式以电视大屏为主,互联网触达有限,主要内容为老龄新闻、健康科普、政策解读与文体活动报道。二次转型阶段,开发围绕“享老”主题的文体产品,重点打造了老年春晚、模特秀、银发旅游等线下活动,并开始尝试搭建微信社群,全面打通线上线下渠道,将老年春晚参演团队的内容制作成切片上传至视频号,实现社交裂变。与此同时,《乐享银龄》将垂类节目市场的新“玩家”——短视频平台中的内容在微信视频号上进行了优化调整,粉丝流量显著增长,用户画像稳定,增强了用户黏性。又如抖音与浙江卫视联合播出的垂类跨屏互动综艺节目《为歌而赞》,都是力图将新媒体受众与电视大屏受众融合的新尝试。从传统媒介到融媒生态的深层互动,为大小屏受众的连通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垂类节目的精准传播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
随着社会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受众的需求和偏好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垂类节目仍处在高速发展期,持续进行节目受众调查为贴合受众的真实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持。跟踪受众市场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垂直类电视产品的发展策略,通过“受众精准化—内容场景化—渠道多元化—服务生态化”的路径,将电视节目打造成垂类头部品牌,这种模式不仅稳固了节目在特定受众群中的影响力,还通过多元变现路径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这对于垂类电视产品的未来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单位:太原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