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技术突破 · 康复见证
近日,我院外科领域迎来多重好消息:首例接受机器人辅助手术的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已成功康复出院;紧接着,由熊德海教授指导的手术团队乘势发力,单日顺利完成三台机器人辅助结直肠癌手术,标志着我院微创外科技术向精准化、智能化方向迈出坚实一步,为更多患者带来高质量医疗服务新选择。
从 “首战告捷” 到 “批量攻坚”,机器人手术显成效
此前,我院完成的首台机器人辅助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超出预期,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在医护团队照料下,很快达到出院标准。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效果和恢复速度十分满意,这份康复成果也为团队后续开展手术增添了信心。
随后,手术团队迎来新挑战——单日连续开展三台机器人辅助结直肠癌手术。术前,团队针对患者个体情况制定了细致方案;术中,各环节紧密配合,机器人设备精准助力;最终,三台手术均顺利完成,三位患者术后恢复速度远超预期,全程未觉明显疼痛,术后第一天便能自主下床活动,用行动印证了手术的微创优势。其中,82岁高龄患者的康复经历尤为令人振奋:术前,老人受腹痛困扰半年,一直按胃病治疗却不见好转,还伴有不全肠梗阻,长期排便不畅的阴霾让他身心俱疲。而此次手术后仅10余小时,老人便顺利排便,积压数月的不适一扫而空。他激动地形容自己 “神清气爽,身上没一点明显痛感,也没有胃管的束缚,真是‘一便通,遍身爽’!”
查房暖人心,交流促康复
术后首日,熊德海教授便带领团队前往病房查房。他逐一查看患者术后情况,用温和的语气询问身体感受,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关于恢复过程中的疑问,叮嘱后续护理与活动注意事项。亲切的交流不仅缓解了患者的紧张情绪,也让家属更加安心。
同时,熊德海教授组织团队围绕这几台手术开展讨论,梳理手术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总结经验与需要优化的方向,为后续提升手术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打下基础。
机器人辅助结直肠癌手术,这些优势值得关注
相比传统手术方式,机器人辅助结直肠癌手术凭借自身特点,为患者带来更多便利:
01-精准度高
02-创伤更小
手术切口更小巧,术中出血少,术后患者疼痛较轻,恢复起来更快,缩短了住院时间。
03-安全性佳
在复杂操作中能更好地把控风险,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为患者康复提供更有力保障。
从首例手术成功到多台手术接连开展,我院机器人手术的稳步推进,既是医疗技术实力的体现,也是 “以患者为中心” 服务理念的践行。未来,在熊德海教授等专家的指导下,我院将持续探索机器人技术在外科领域的应用,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晋城市人民医院融媒体中心
供稿:普外科三病区
编辑:成宇珍
校对:开西
统筹:赵波
审核:王昱晟
晋医广【2025】06-09-09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