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书由中国移动联合多单位撰写,系统阐述5G-ATG技术体系、发展现状与未来规划,为航空互联网产业提供指引,推动我国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转型。
航空互联网作为民航数字化关键基础设施,有星基(卫星通信)与陆基(ATG)两种技术路线。5G-ATG通过沿航线部署基站,实现飞机与地面直接通信,相比卫星通信,具有低时延(20ms)、高带宽(单机420Mbps)、低成本(建设成本7.5亿元,单机改造成本<150万)优势,更适配我国超80%内陆航线需求。国际上,欧美已推进“ATG+卫星”混合组网,国内因政策与卫星资源限制起步晚,目前网联飞机覆盖率不足6%,但市场潜力大,超60%旅客愿有偿使用机上网联服务。
政策、技术与产业共同推动5G-ATG发展。政策端,工信部、民航局近年密集出台利好政策,如解禁机载设备使用限制、批复4.9GHz试验频率;技术端,5G产业成熟,5G-ATG可复用现有产业链,端到端自主可控能力强,卫星通信虽有进步但短期难商用;产业端,上下游协同推进,上游中兴、华为等提供基站与机载设备,中游中国移动建成西部航线试验网,下游成都航空完成机型改装,腾讯布局客舱服务。
5G-ATG面临五大挑战:飞机800-1200km/h高速移动导致近11kHz多普勒频偏;基站需300km超广覆盖,路径损耗与时延大幅增加;6-12km巡航高度使传统AAU存在覆盖空洞;空地干扰复杂;三维动态场景下仿真评估难。对此,中国移动构建端到端技术体系,通过新算法(多级频偏预补偿)、新空口(20ms长周期帧结构)、新站型(双阵面或垂直超广角AAU)、新技术(航迹追踪动态干扰优化)、新方法(三维全域评估模型),攻克关键难题。
标准化与试验进展显著。国际上,3GPP R18冻结5G-ATG增强技术,R19将推进载波聚合;国内,CCSA启动基站/终端标准立项,民航局发布机载设备适航规范草案。试验方面,中国移动获4.9GHz频段批复,建成“成都-敦煌-吐鲁番”试验网,飞行测试中上下行峰值速率达73/353Mbps,切换成功率100%,业务体验接近地面。
未来,中国移动将短期推进5G-ATG国内商用,中长期构建“ATG+卫星”融合能力。5G-ATG还将成为6G空天地一体化网络重要部分,与地面蜂窝、卫星网络融合,实现全球泛在连接。白皮书呼吁产业链协同,完善标准与适航体系,探索商业模式,推动航空互联网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知识产权、数据隐私,只做内容的收集、整理及分享,报告内容来源于网络,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如对报告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