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水务局以“监督+服务”新模式为抓手,依托持续升级的智慧水务数字化运营平台,在供水服务、管道维护、水资源调度全链条实现突破,让“互联网+供水”的便利与安心,真正走进了每一位群众的日常生活。
指尖办理:让服务“触手可及”。“以前必须要到水管所才能购水,来回十几公里,不仅耗油、费时间,地里的庄稼也等不住,现在好了‘足不出户’就能在手机轻松搞定,这种‘以指代步,一点就到’的服务太高效了。”说起水费缴纳的变化,骆驼城镇新建村书记赵多俭满是感慨。这一便利的背后,是县水务局对“指尖服务”的精心打磨——通过开发“微网厅”、推广“一码通”,彻底告别了过去“到所、到站”交纳水费的传统模式。更贴心的是,以往纸质发票查询难、易丢失的问题也随之解决,如今群众轻点手机,不仅能交水费、查账单,还能实时结算开具电子发票,每一笔水费支出都清晰透明,真正实现了用上“明白水”、交上“放心钱”。
精准定位:让数据“多跑快办”。在黑泉镇定平村,村民们对水务局的“精准服务”也赞不绝口。“水务局的公众号上刚推送了停水通知,要检修主管道漏水问题,让我们及时做好蓄水准备。”一位村民笑着说道。这份“及时”源于遍布全县供水网络的“科技哨兵”——一批批高精度压力传感器在默默“站岗”,它们正如“哨兵”般24小时不间断地采集农村供水主管道压力数据,对全县1656公里管线、3.6万块水表实现精准定位,相比于过去传统巡检的“盲人摸象”,如今,依托智慧水务平台,搭建起的“农村供水维修云服务监测”系统,实现了从问题发现定位到故障排除“40分钟服务圈”。数据最有说服力,目前全县农村管网漏损率已降至13%,年节水量大幅提升,村民们终于用上了源源不断的“安心水”。
智能监管:让供水“按需调度”。走进如今的高台县农田,干支渠首尾配套的雷达流量计与一体式启闭机阀门格外显眼,一套完整的智能调水系统已然成型。这些设备就像专业的“供水管家”,将全县的监测设备数据、渠道分布信息、水库蓄水情况等核心数据归集整合,在系统平台上,全域水资源监测、设备运行等状态均以空间化、动态化的方式直观清晰呈现。在水资源调度环节,“智能监管”则让每一方水都用在“刀刃上”。“以前调节闸门,工作人员需携带工具往现场跑,费时费力,现在在智慧水务平台或控制终端上轻轻点下屏幕,下达启闭指令,闸门开合度就能精准调节,误差能控制在毫米级!”高台县红崖子水资源保护利用所所长郑玥珊介绍时,语气中透着自豪。从水资源源头到田间地头,每一个环节都实现了可控、可调、可管,用水效率显著提升,既满足了农业灌溉的精准需求,也为群众生活用水提供了坚实保障。
从“指尖办理”的便捷,到“精准定位”的及时,再到“智能监管”的高效,智慧水务真正成为守护群众“放心水”的坚强后盾,也为水利现代化建设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撰稿:丁昕昕
编辑:王吉宽
审核:郑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