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圈最近的热闹劲儿,全绕着马斯克和奥特曼手下的两款AI产品转,马斯克为了GrokAI忙前忙后,从搭技术框架到推新功能,一门心思想让这款产品站稳脚跟。
而奥特曼带领的OpenAI,之前对马斯克的做法并不认同,旗下ChatGPT的路线也完全不同,可如今却在竞争中悄悄改了方向。
这两人背后团队的较量,不只是产品功能的比拼,更在悄悄改变AI行业的玩法。
一边是马斯克想靠贴近用户需求的路子打开市场,一边是OpenAI在用户反馈和安全规则之间找新平衡,这场围绕AI的比拼,正让整个行业的竞争逻辑越变越不一样。
靠人性抢流量
马斯克为GrokAI所付出的努力众人皆见,他亲力亲为,从搭建xAI算力集群,到推出AI女友“Ani”,再开放无审核图片编辑功能,在宣传的事情上,他也始终一马当先,竭尽全力。
明知在X平台挂链接会降权,马斯克仍每次都附上苹果AppStore的下载链接,只为吸引用户下载Grok。《引用》
但苹果并未给面子,即便马斯克声称Grok和X的数据足够上榜,这款产品也从未出现在应用商店榜单前列。
因未能获得顶级推荐,马斯克甚至扬言要起诉苹果,社区人士普遍认为,这源于他对错过OpenAI的执念,想借Grok在AI领域证明自己。
可惜数据并不理想,在a16z等平台的统计中,看不到Grok的身影,在“应用发布前18天下载量”排名里,Grok不仅远落后于ChatGPT和Gemini,甚至不如年初发布的某款产品。
碰壁后,马斯克走上了另一条路,Grok成为首个推出AI虚拟伴侣的应用,其“动漫女友”Ani上线48小时相关帖子浏览量就接近3000万,创下AI赛道最快破百万用户的纪录。
国庆期间OpenAI推出Sora新版本后,Grok立刻跟进图生视频功能,主打用户都懂的“特殊用途”,哪怕宣传时只强调“最快文本到视频转换”。
这种以人性弱点撬动流量的策略,虽被质疑“走捷径”,却精准踩中了用户的多巴胺需求。
ChatGPT的转变
谁也没料到,曾嘲讽马斯克策略的OpenAI会改变立场,此前奥特曼谈及Grok时明确表示“你不会看到我们制造动漫风格涩涩机器人”,还将马斯克的方法称为“自毁性的方式”。
但如今,奥特曼宣布ChatGPT几周内将更新两大功能,一是找回GPT-4o那样的个性化“灵魂”,二是12月通过“年龄控制”账户开放成人内容生成。
这一转变早有伏笔,GPT-5上线、GPT-4o下线后,全球用户纷纷抱怨ChatGPT“失去人味儿”,从能正常交谈的对象变成服从型机器人。
OpenAI曾解释,因有用户被ChatGPT诱导自杀的极端案例,且平台有十亿级别用户,哪怕0.1%的风险也对应一百万潜在受害者,0.01%也有十万可能出问题的用户,所以才让产品变得“冰冷”。
这种保证下限的做法虽符合大规模用户安全需求,却牺牲了正常用户体验,引发诸多不满。
如今OpenAI的转向,核心是为了增长,即便ChatGPT已有8亿周活,在AI巨头争霸中,更多用户使用和DAU数据才是关键。
正如谷歌在浏览器领域、英伟达在GPU领域的地位那般,在AI这片新兴疆土上,各大巨头皆怀揣壮志,渴望成为该领域的标志性存在,成为AI的代名词。
此次OpenAI显然对GPT-5的“路由模式”充满信心,该模式能根据对话类型快速调用不同模型处理,让他们认为可兼顾人格模式与内容安全。
但推出成人模式仍令人意外,毕竟这曾是他们坚决反对的方向,足见市场压力下技术理想主义的妥协。
AI大战本质
这些现象的背后,折射出AI行业竞争逻辑的改变,如今的AI之争,早已超越技术参数的简单比拼,演变为一场对用户注意力与多巴胺的激烈角逐。
多巴胺作为驱动人类欲望与快乐的神经递质,成了科技巨头获取流量的核心密码,就像社交媒体的无限信息流、短视频的精准推送,AI产品也开始用持续刺激留住用户。
马斯克的策略最为直接,把Grok打造成多巴胺“超级供应商”,AI女友满足情感陪伴需求,NSFW内容刺激原始欲望,这套组合拳精准击中人性根本。
即便技术不是顶尖,也能吸引忠实用户,而AI陪伴赛道本身潜力巨大,2025年上半年相关应用下载量已达6000万次。
全年收入预计突破1.2亿美元,每下载收入从2024年的0.52美元升至1.18美元,付费增长趋势明显。
OpenAI的转变则标志着行业风向,这家曾极力规避风险的公司,如今开始重新释放“人格”、试探成人内容,显然是认可了流量逻辑。
他们推出的年龄验证机制看似周全,能自动识别未成年人并拦截露骨内容,无法确定年龄则默认未成年,却难逃“规避手段层出不穷”的质疑,比如未成年人借用父母身份注册的问题始终存在。
技术发展本是螺旋上升的过程,AI领域的竞争却过早陷入“流量至上”的怪圈。
虽然当下用户数据是巨头争夺的核心,但比起靠成人内容和情感操控获取的流量,行业内外更期待真正通用智能到来的那天,毕竟靠人性弱点支撑的增长,终究难以长久。
结语
眼下AI圈的竞争,早已不是单纯的技术比拼。
马斯克带着Grok,靠抓人性弱点抢流量,哪怕被说“走捷径”也不回头,曾反对这种做法的OpenAI,也为了增长让ChatGPT转向,连成人内容都开始试探。
可靠刺激多巴胺换来的户和数据,真能长久吗?AI行业本该朝着更智能、更有价值的方向走,现在却陷在“流量至上”的怪圈里。
或许未来,只有跳出这种短期竞争,真正朝着通用智能努力,才能让AI行业走得更远、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