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杨振宁在昆明的岁月
创始人
2025-10-20 03:41:39
0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杨振宁逝世的消息传来,滇池之畔,翠湖之边,许多人回想起他2008年重返昆明时的情景——那一次,他携妻翁帆同行,在昆明的秋阳下,回望他人生中的七年。

那七年,是他在西南联大的七年。

那一年,是他与昆明重逢的一年。

“在这个校园里,我第一次进了大学。四年本科,两年研究生,一年在联大附中教书。这七年是我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七年。”2008年11月1日,在云南师范大学校园里,86岁的杨振宁这样说。他的声音依旧坚定,带着岁月沉淀的从容。讲台下900多名听众屏息聆听,掌声一次次响起。

那次,恰逢西南联大70周年校庆。杨振宁说,他尤其高兴能在这一天回到母校。“在这里,科学的种子在心中萌芽,也为我此后一生的研究定下方向。”

他用“好奇心”概括自己与物理学的关系——“研究物理学的动力不是艰深的理论,而是好奇心的诱惑。”他讲法拉第、讲麦克斯韦,也讲自己与李政道、吴健雄如何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每当台下笑声响起,他也轻轻微笑。那一刻,他像一个永远在好奇的学生。

讲座的前两天,杨振宁还去了惠家大院——那里曾是他青年时的居所。随后,他与翁帆从云南师范大学正门步行,沿着一二一大街,重走当年的上学路。

“我在文化巷住过两次,其中一次住在27号。”他一边牵着翁帆,一边指指点点地寻找记忆中的小巷。

那天,阳光正好。他们还去了翠湖。

那一幕,被许多昆明人记在心里。一位科学巨匠,在昆明的秋阳里,像一个回到童年的老人。

那是翁帆第一次来昆明。杨振宁兴致勃勃地为翁帆讲述翠湖。翁帆说:“他平时很少讲这么多话,这次在昆明,他特别兴奋。”

2008年,在那场讲座中,杨振宁还借用法拉第的话鼓励在场的年轻人:“你还年轻,我已老了……可是我们知道研究的题目是如此崇高美丽,在其中工作使弱者陶醉,强者振奋。”

十七年过去,昆明依旧有他的足迹。翠湖的水依然清亮,文化巷的风依然带着书卷气。杨振宁的身影,也早已化作滇池边的一缕光,永远留在这片曾点亮他科学梦想的土地上。

图源:新华社

杨振宁先生的昆明时光

从童年的清华园、战乱时期的西南联大,再到远渡重洋成为国际上最具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最后回到清华开拓新的事业,杨振宁的命运一直与时代变迁紧密呼应。

这位跨越世纪的科学巨匠,其一生不仅镌刻在物理学的辉煌篇章中,更与西南联大这段特殊历史时期结下了不解之缘。先生多次坦言:“感谢西南联大,它是奠定我一切成就的基础。”

在昆明求学时光,塑造了他对整个物理学的判断和品味,也为他日后获得诺贝尔奖埋下了伏笔。

16岁考入西南联大

1938年,杨振宁的父亲、清华大学教授杨武之随校到西南联大算学系任教,杨振宁同全家一起来到昆明,住进文化巷11号,开始了让他终身难忘的“昆明岁月”。

1940年至1943年,杨振宁一家在西郊龙院村惠家大院居住。图为杨振宁(后排左二)与弟妹在院中合影。

同年,在父亲的鼓励和支持下,只在昆华中学(今昆明市第一中学)读了半年高二的杨振宁,以“同等学历”报名参加统一招生考试,在二万名考生中以第2名的成绩脱颖而出,被西南联合大学录取。

杨振宁西南联合大学准考证、学籍卡

他很快成为学校中的明星学生。著名翻译家、与杨振宁同届西南联大学生许渊冲回忆说,杨振宁的数学、物理,都能考得满分或接近满分,是当时全校成绩最好的学生。

杨振宁多次说:“在联大给我影响最深的两位教授是吴大猷先生和王竹溪先生。”西南联大是对学生要求十分严厉、淘汰率极高的大学。1942年,经过四年苦学的杨振宁本科毕业时,由于父亲是将近世代数和数论引入中国的芝加哥大学博士,他早在中学时代就通过父亲接触过群论初阶,便选了《用群论方法于多原子的振动》作毕业论文,并请获密歇根大学博士学位、对原子和分子光谱学很有研究、翻译过群论著作的吴大猷教授指导,顺利完成了学士论文,成为入学时38名同学、最终完成学业者仅9人中的一人。1944年,杨振宁于清华大学研究院物理学部研究生毕业,又请专攻统计物理、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的王竹溪教授作指导老师,成功地写出了硕士论文,《超晶格》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杨振宁回忆说:“以后四十年间,吴先生和王先生引导我走的两个方向——对称原理和统计力学——一直是我的主要研究方向。”

在联大,杨振宁是一个读书“较真”出了名的人。他在读研究生时,很喜欢与同舍的凌宁、金启华、顾震潮以及偶尔来住的黄昆和张守廉纵论天下,更喜欢与黄昆“顶牛”。有一次,为弄明白量子力学中“测量”的含义,他与黄昆等从白天讨论到晚上,躺下后又爬起来点亮蜡烛,翻出海森伯的《量子理论的物理原理》等权威资料来继续辩论。

杨振宁还是一个唱歌唱出了名的人。他不论是在校园里走路,还是在家里做功课,总爱大声地唱中文歌、英语歌。在他喜爱的歌中,有一首是父亲教他唱的《中国男儿》,歌词是:“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双手撑天空……”尽管唱得不怎么好,但杨振宁喜欢唱,是一个在联大唱出了点“名气”的学生。一次,杨振宁的朋友问一名同学,“你认不认识杨振宁?”那位同学想了想,答道:“杨振宁?杨振宁?哦,是不是就是唱歌唱得很难听的那个人?”

给美军教中文补贴家用

抗战时期的昆明,物价飞涨。仅靠父亲工资度日的杨振宁一家,已经到了领取教职员救济和膳食补助,“无隔夜之炊的境地”。作为长子,杨振宁总是力所能及地做些事情,以便为父母分忧解难。

1940年9月30日,日机轰炸昆明,杨家在小东城脚租赁的房屋正中一弹,被炸得徒有四壁。万幸的是,全家都躲进了防空洞,才幸免于灾祸。几天后,杨振宁拿了把铁锹回去,翻挖半天,才从废墟里挖出几本歪歪斜斜的书来,他如获至宝,欣喜若狂。其后,为躲避日机轰炸,他们全家搬到西北十余公里外的龙院村惠家大院,住了3年。

在惠家大院,为鼓励4个弟妹多念书,杨振宁订了个规则:一天之中,谁念书好、听母亲的话、帮助做家务、不打架、不捣乱就给谁记上一个红点,反之就要记黑点。一周下来,谁有三个红点,谁就可以得到奖励——由他骑自行车带去城里看一次电影。

杨振宁周末从联大回到惠家大院,楼下吴有训的孩子吴惕生、吴希如、吴再生、吴湘如,隔壁赵忠尧的女儿赵维志,同村余瑞璜的女儿余裴华等,都喜欢聚到杨家来,听他讲英译的故事。由于他用说书的方式,讲得很精彩,弟妹们不但听得津津有味,而且还上了瘾,每天吃过晚饭就吵着要他说书。但他总是每天只讲一小段,就让弟妹们“且听下回分解”。

有时,杨振宁还同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之子熊秉明合作,熊秉明在玻璃片上画连环画,他则在旧饼干筒圆口装个放大镜,筒内安只灯泡,让连环画从放大镜前抽过,于墙上形成移动的图像,制成“身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等土电影,给弟妹及小伙伴们开开眼界。

1945年春,杨振宁还外出兼教,给在昆的部分美军官兵教中文,每周教3小时,以贴补家用。

“成就的一切基础来自联大”

1944年8月,杨振宁考取清华大学第六届物理学门(注重高电压实验)唯一的留美公费生。按照“凡录取各生应在原机关服务留待后信”的规定,他便利用长达一年的留待期,由父亲联系到西南联大附中代课。

杨振宁任教时的附中,设在文林街岑公祠。他同时任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的数学课,所教内容为《范氏大代数》。在他的学生中,有闻一多之子闻立鹤、《红岩》作者之一的罗广斌等。

1945年8月28日,经过多方争取,杨振宁等终于起程,乘飞机到印度,再搭运兵船赴美留学。

离开昆明后,杨振宁与李政道于1956年在美国《物理评论》上,发表《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一文,认为至少在弱相互作用的领域内,宇称并不守恒。次年12月10日,35岁的杨振宁和31岁的李政道因此登上了诺贝尔奖领奖台。

1957年杨振宁自瑞典国王手中接受诺贝尔奖章

得奖后,杨振宁始终认为,他成就的一切基础都来自西南联大。据中国科学院官网文章《杨振宁:我的治学经历与体会》,杨振宁曾自述:“1938年2月,我们家到了昆明,我在当年秋天进了西南联大,在西南联大念了4年大学、2年硕士学位。这6年时间,在我一生的学习历程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我曾多次地回想过这段时间,我觉得我得到了西南联大师生努力精神和认真精神的好处。”

即便耄耋之年落叶归根重返清华园,他仍常提及西南联大的治学精神,将这份烽火中的学术薪火传递给后辈学子。先生晚年时曾引用诗句表达心声:“起点也是终点,终点也是起点”。西南联大是杨振宁学术生涯的起点,而他留下的科学遗产与联大精神,将永远成为新一代科学探索者的起点。

据云南师范大学官网消息,杨振宁是该校终身名誉教授,曾多次回校做客,还给学生们做讲座。2013年10月,在杨武之逝世40周年时,该校将数学学院大楼命名为“武之楼”,并举行杨武之塑像揭幕仪式。当时91岁高龄的杨振宁携夫人翁帆、胞弟杨振汉等人亲临现场,共同为塑像揭幕,“武之楼”也由杨振宁亲笔题写。杨振宁还在西南联大校友友谊林挥锹铲土,同家人一道栽种了一株象征着绵绵联大情和拳拳赤子心的国槐树。

如今,巨星陨落,先生的身影已远去,但西南联大那段艰苦却光辉的岁月,早已融入他的精神血脉,成为照亮后世的精神灯塔。杨振宁先生用一生践行了联大师生“刚毅坚卓”的校训,他的学术成就与家国情怀,将如同联大弦歌一般,在岁月长河中久久回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科学道路上奋勇前行。

来源:昆明信息港、开屏新闻、新华社、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新闻、云新闻客户端、云南网、昆明日报

编辑:郭晨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苹... 有不少朋友疑惑苹果iPhone 16 Pro和16 Pro Max有什么区别?该选择哪一款更好?各自...
2025年值得入手的2款智能手...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手表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无论是健康监测、信息提醒,还是时尚搭配...
2024年OPPO手机全攻略:... 手机已不仅仅是通讯工具,它更是我们记录生活、享受娱乐、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伙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O...
原创 2... 从去年华为用上了麒麟芯片开始,华为的市场份额就蹭蹭的往上涨,当时抢购的人特别多,一时间还买不到现货,...
第五轮学科评估对比:西安交大突...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提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的表现可圈可点,新晋的3个A+学科:机械工程、...
vivo手机5g开关在哪里打开 vivo手机5G开关的打开方式可能因手机型号、系统版本及运营商网络支持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总体来...
解决FaceTime无法使用的... FaceTime是苹果公司推出的一款视频通话应用,广泛应用于iPhone、iPad和Mac等设备上。...
steam官网无法访问?这个办... 对于广大游戏爱好者而言,Steam平台无疑是获取最新游戏资讯、购买游戏、与全球玩家互动的重要阵地。然...
原创 直... #热点周际赛# 随着科技的进步,儿童智能穿戴设备逐渐成为了家庭中的新宠。华为作为智能穿戴领域的领军者...
原创 麒... 为了普及原生鸿蒙(鸿蒙5.0),抢占更多的中端手机市场份额,华为nova系列今年开始计划一年两更,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