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5G-A技术已成为业界聚焦的核心热点;而“人工智能+”行动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更标志着AI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已成为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引擎。当两大核心力量相遇,将碰撞出怎样的产业变革能量?5G-A与AI的结合绝非简单的能力叠加,而是能释放“1+1>2”的乘法效应——其将开启5G-A×AI时代,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浪潮。
进入5G-A×AI时代,产业版图将迎来大批新机遇与新赛道,其中三大关键机遇堪称“必争之地”,更是驱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其一,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研发成果加速落地,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场景应用,开启“机器替人”的全新产业空间。其二,智能体产业爆发:依托5G-A的海量接入与低时延优势,智能体将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见”,重塑人机交互与服务模式。其三,低空经济崛起:5G-A的通感融合力,为低空智联网提供高精度定位与实时数据传输支撑,直接推动无人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等领域的商业化落地进程。
机遇一
具身智能机器人进入
各行业场景创新应用
具身智能机器人的进化速度令人惊叹。2025年央视春晚舞台上,它还是个需要搀扶才能走下台的“转手绢老奶奶”;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已蜕变为能完成后空翻、空中转体的“运动健将”,甚至能像人类一样参与马拉松、运动会等赛事。
具身智能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商用,从室内走向室外,连接是基础,高可靠通信网络成为群体智能落地的核心前提。鼎桥自主研发“一站式AI平台——灵犀平台”成为支撑具身智能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据悉,该平台基于自主创新底座,提供集感知、决策与执行能力于一体的全栈式软硬件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大脑解决方案,为机器人的智能化升级及垂直行业的场景化应用提供强大赋能。
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化发展不仅取决于先进的技术产品、强大可靠的通信网络支撑,更依赖于开放合作的产业生态。鼎桥携手北自所、华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移动研究院、智元机器人联合发起了“具身智能机器人通信网络联创倡议”。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发起方在前沿技术领域的战略前瞻性,更标志着具身智能产业已迈入生态协同、标准先行、应用驱动的新阶段。
机遇二
智能体互联网
从概念共识到产业落地
今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六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随着无人机、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AI终端等逐渐具备智能化的能力,将涌现出数亿级智能体。传统以“万物互联”为特征的移动通信网络,开始向支撑“亿智互联”的智能体通信网络演进。中国移动在业界率先提出了智能体通信技术方向,并携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宇树科技、鼎桥等产业伙伴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发起成立智能体通信网络工作子组,推动该技术方向在国内外逐步形成共识。
在2025巴塞罗那MWC大会上,鼎桥作为核心合作伙伴,与中国移动及全球16家产业伙伴共同发布《智能体通信网络(ACN)》白皮书,并展示业界首套ACN原型样机。这一成果实现了智能体通信的数字身份管理、可控灵活组网和多智能体协同等关键能力,为移动通信网络从“万物互联”向“亿智互联”的演进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随着智能体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体互联网正引发产业界的广泛关注。智能体互联网将实现智能体之间的互联互通与协同进化,推动“算网一体”向“智网协同”跃升,将成为下一代互联网演进的关键方向。
当前,智能体互联网呈现出两大发展趋势:一方面,技术重心从单一连接能力向“智能体+通信”融合范式演进,越来越强调感知、决策与执行的完整闭环;另一方面,生态竞争日益加剧,全球科技企业围绕ACN架构争夺标准话语权,使得开源与协作成为关键突破口。在这一背景下,鼎桥凭借在通信技术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厚积累,与中国移动开展了系统性合作,推动智能体互联网从概念共识走向产业落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宇红、中国通信学会副秘书长文剑,以及来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腾讯云、中关村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华为、中兴通讯、vivo、鼎桥、江行智能、ANP开源社区等单位的代表,共同出席了在2025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期间举办的《智能体互联网技术白皮书》发布仪式,可见该技术方向正逐步形成共识。同期,中国移动联合18家合作伙伴正式倡议成立“智能体互联网委员会”,推动产业协同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移动还携手鼎桥等合作伙伴启动了“中国移动灵犀智能体全面赋能生态”,并共同发布了“灵犀赋能机器人和智能终端计划”,将为智能体以及机器人的规模化落地与应用普及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
机遇三
低空经济从试点示范
向规模化商用过渡
低空经济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是我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战略布局。我国相继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全面推动低空经济发展。当前,低空经济正从试点示范向规模化商用过渡,其中低空智联网技术成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低空智联网技术涵盖通信、导航、感知、管控、平台、终端等多学科领域。为加快推动技术融合创新、产业融通发展,为处在试制阶段的低空智联网新技术、新产品提供测试验证平台与服务,中国移动联合中国电科、华为、中兴通讯、鼎桥、纵横、耀峰、特金等14家低空产业链合作伙伴代共同发布低空智联网试验装置。
其中,鼎桥作为低空智联模组企业代表,为低空智联网新型基础设施筑牢模组技术根基,未来将围绕三大核心方向发力:一是联合制定低空智联模组相关标准,规范产业发展;二是参与测试体系搭建,依托中国移动北京融合创新实验室的模拟环境与成都中试验证平台,验证模组技术性能,提升产品可靠性;三是共同推进规模化试点,助力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场景,助力我国在全球低空经济领域抢占先机,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低空经济的繁荣发展还需要应用创新与业务落地,中国移动联合鼎桥等产业伙伴发布了“低空智联创新合作计划”,以及《5G-A赋智新业务融合创新白皮书》。与此同时,标志着产业协同深化的“5G-A×AI赋能新质生产创新联盟”也正式成立。鼎桥作为初始成员,其在5G-A与AI融合赋能垂直行业的技术积累得以融入更广阔的产业生态。
小结
从智能体互联网的顶层设计,到低空经济的基础设施落地;从具身智能的技术攻坚,到应急通信的实战验证,中国移动、鼎桥等产业链各方的协同共创,已成为“AI+通信”融合发展的标杆范例。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携手前行,产业链必将在5G-A×AI的时代浪潮中,精准把握具身智能机器人、智能体互联网、低空经济三大核心机遇,最终实现多方共赢的产业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