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10月27日讯(记者 刘惠敏)10月27日,记者从越疆机器人获悉,越疆初息工厂运用多模态具身智能,成功“复活”中华龙鸟,打造出全球首个超仿生具身智能体。
在越疆机器人发布的一段视频中,“复活”的中华龙鸟机器人做出行走、摆尾、眨眼、扭头等动作,仿真皮肤和生物毛发让这只“史前生物”栩栩如生。视频暂未进一步介绍该具身智能体的具体参数和特性,但官方视频的介绍文字中已经打上了“#AI玩具##STEM教育#”的标签。
据越疆机器人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该项目主要面向全球文旅、教育市场。越疆机器人以“硬件轮转、内容复用”的轻资产运营模式,打造出技术模板化复制能力,能够实现在使用同一核心技术平台的前提下,通过更换外观与交互逻辑,快速“复活”其他古生物乃至神话IP,形成规模效应。
该负责人表示,越疆“复活”中华龙鸟项目的真正价值,在于为尚处于实验室阶段的“具身智能”技术,开辟了一条清晰的商业化破局路径,其经济价值集中体现在对整条产业链的激活与重塑上。
越疆机器人官方视频中展示的中华龙鸟机器人。(图片来源:越疆机器人)
具身智能技术的规模化商业落地新逻辑
据悉,越疆机器人此次“复活”的中华龙鸟项目将前沿的多模态交互、环境感知与运动控制等复杂技术,集成于一个极具公众吸引力的仿生恐龙载体中,以“动态仿生恐龙”这一明确产品形态,解决了具身智能在开放环境下“做什么”以及“为谁创造价值”的核心商业难题。
项目独创的“硬件轮转、内容复用”的轻资产运营模式,让同一核心技术平台仅通过更换外观与交互逻辑,快速实现模板化复制,使得单次研发投入能被无限次摊销,显著降低边际成本。
从技术研发到市场收入所形成的商业闭环,向市场证明具身智能技术的商业化可行性,给出一条创造客流、提升消费、产生稳定现金流的盈利路径。有分析指出,行业龙头企业的示范效应,有助于扭转投资逻辑,引导资本从单纯追捧技术参数,转向关注其解决实际需求、创造商业利润的能力。
在产业链方面,越疆机器人此次“复活”的中华龙鸟项目作为一个产业支点,向上拉动高精度仿真皮肤、精密机电传动等高端制造与新材料的研发应用,向下催生数字IP与交互内容创作,有助于为整个具身智能行业打造出从技术到产品的全链条集成样板。
具身智能新应用集中亮相 能否开辟文教产业新赛道?
近期,各类具身智能创新应用密集涌现,正在改变文教行业的体验模式与价值创造路径。9月30日,智元机器人在无锡开设了首家开放式具身智能体验中心,这也是首个面向C端消费者开放的具身智能文旅融合项目。机器人剧场每日上演“科技+艺术”融合演出,消费者可以在40分钟的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人机互动。今年国庆期间,星尘智能与央视网联合打造的“小央机器人乐队”连续在深圳机场、保利剧院成功完成多次大规模展演。
从工业生产到文旅教育,具身智能的技术浪潮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商业价值。
越疆机器人此次中华龙鸟项目通过具身智能技术,将深时历史以可感知的“身体化”方式带入现实,为两个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全新思路。它不仅将学术假说转化为可演示、可讨论的动态证据,推动了从“形态像”到“行为可讨论”的复原研究飞跃,更以机器人作为动态替代,在减少化石损耗风险的同时,将复杂的生态过程转化为可精准控制的教学场景。
另一方面,让科学知识变得看得见、摸得到、问得到,也极大地降低了各年龄段与不同能力群体的学习门槛。这种高互动性为研学教育与公共文化服务赋能,或将催生超越书本的生动教育新模式。
越疆机器人相关负责人表示,越疆具身智能此次打造全球首个超仿生具身智能体,并非打造孤立产品,而是牵引了一条“软硬结合”的产业链。越疆希望项目进一步撬动文旅、研学教育千亿市场,并带动本地高端制造与内容开发生态,为商业变现与规模化扩张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