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友联水资源保护利用所以“提技能、强服务、保民生”为宗旨,锚定智慧管理、节水增效、优质服务目标,创新构建“靶向培训+实战淬炼+长效机制”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全方位赋能干部职工业务能力提升,激活内生动力,为灌区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精准施训破瓶颈,打通智慧水务“最后一公里”。面对数字化转型与灌区运维需求,通过分层分类+学用结合的方式,推动干部职工从“懂理论”向“善实操”跨越。以智慧水务二级平台应用为突破口,采取讲解示范、自主研习、逐人过关的方式,实现学习态度从“要我学”到“我要会”的转变。组织技术骨干结合典型案例开展场景化拆解教学,确保知识落地;技术人员下沉各渠系站点,为一线职工提供“点对点、面对面”指导,破解数据录入、平台操作难题;同时,聚焦核心业务,开展量测水专项培训3场,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1期,开设“水利大讲堂”4期,邀请专业人员开展水库信息化培训,讲解雨水情测报、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运行规范并辅以实操演练,筑牢工程安全防线。
实战演练砺精兵,锻造应急处突“硬核战斗力”。将应急能力提升列为重点,推动培训成果转化。联合镇政府、派出所等开展排洪沟漫顶险情模拟演练,复刻汛期监测预警、群众转移、堤防抢险等关键环节,提升跨部门协同处置能力。在水库运行管理中探索一对一沉浸式实训,让参训人员全程参与设备安装调试、故障排查等作业,实现理论向实操能力转化;坚持“以练促战、以干验学”,将灌溉一线打造为“实战课堂”,组织职工投身渠道清淤、机井维修、设施检修等一线工作。完成干渠巡查200余公里、清淤40余公里、设施检修100多处,保障输水全程“零故障”,灌溉需求“即时解”。
机制固本谋长效,激活人才成长“源头活水”。构建“培育-激励-转化”长效机制,将平台操作熟练度、灌溉服务质量、井长责任落实等纳入绩效考核,定期评选“业务标兵”“岗位能手”,营造比学赶超氛围;实施“师徒结对”“青蓝结对”工程,由老技术骨干向青年职工传授实操经验,加速人才梯队建设;建立工程建设项目专班,通过现场实践培养高素质的工程项目管理团队,确保工程项目顺利推进;同时,着力推动能力提升成果向服务效能转化,依托智慧水务及“一码通”功能,实现水量、水价、水费线上透明公示与便捷交费、查询,让灌区群众交“明白钱”、用“放心水”,以专业技能提升筑牢用水户合法权益保障线,持续优化水利民生服务质效。
撰稿:吴宏瑜
编辑:王吉宽
审核:郑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