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武汉10月28日消息(记者邓子依 通讯员姜胜来)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牵头研发的“建筑行业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控的‘中国方案’——DTBIM”备受瞩目。该项获湖北省科技厅“尖刀”技术攻关项目支持,成果联合中建三局一公司、北京构力科技、广联达等单位攻关,成功突破国产BIM软件底层平台核心技术困境,构建起自主可控的软件生态体系,为国家重大基础设施信息安全筑牢屏障。
长期以来,建筑行业数字化进程受限于底层BIM软件平台的“外依赖”:国外软件垄断市场,核心算法与数据接口不透明,不仅导致重大基建项目存在信息安全隐患,更因授权成本高、适配性不足制约国产化应用规模。华中科技大学研发团队瞄准行业核心痛点,联合产业链龙头企业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历经多轮技术攻坚,最终在BIM底层建模引擎、全生命周期数据协同、跨场景适配等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打造出安全可靠的DTBIM“中国方案”。
与依赖国外技术的传统BIM工具不同,DTBIM以“自主可控、全链协同”为核心优势,构建起覆盖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控体系:通过自主研发的建模内核,摆脱对国外图形引擎的依赖,确保数据处理全程安全可控;依托多单位联合打造的软件生态,实现与施工管理、造价核算等上下游工具的无缝衔接,打破“数据孤岛”;针对重大基建、工业建筑等复杂场景优化适配,可满足不同规模项目的数字化管控需求。目前,该方案已在多个重点工程中开展试点应用,不仅显著降低项目对国外软件的依赖度,更通过标准化的数据管控流程提升项目管理效率,印证了国产BIM生态的实用价值与推广潜力。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指出,未来将持续深化DTBIM技术迭代与生态完善:一方面聚焦超高层、长大线性工程等复杂场景,提升平台的精细化管控能力;另一方面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完善技术标准与应用规范,扩大自主可控生态的覆盖范围。“依托湖北在数字建造领域的产业优势,我们力争三年内实现核心场景国产化替代率提升50%以上,让DTBIM‘中国方案’成为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上一篇:今年,人工智能味更浓
下一篇:神舟二十一号满足发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