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隧云智能巡检机器人、漏磁检测机器人、六足爬壁机器人……重庆正在为城市桥梁隧道装上“千里眼”“顺风耳”。
10月27日至29日,2025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在重庆举行。在活动主题展览上,关于重庆桥隧智慧治理的项目展示吸引众多目光。作为典型的超大山地城市,重庆地形地貌特殊,城市桥梁和隧道,特别是跨江大桥、穿山隧道,堪称城市运行的“咽喉”命脉。
公路隧道检测装备。
面对桥隧设施量多面广、结构复杂、服役年限增长的多重挑战,重庆正通过数智赋能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探索桥隧智慧管养新路径。
展览现场,一台隧道云智能巡检机器人引人注目。项目工作人员李豪介绍,这台机器人能够替代人工,进入隧道内部等高风险或狭小空间进行精准检测,将传统依赖经验的“人防”,升级为基于数据的“技防”,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安全性。
隧道云智能巡检机器人。
针对重庆众多的斜拉桥,如千厮门大桥等,展出的漏磁检测机器人提供了新的技术解决方案。项目工作人员季子扬表示,该机器人可对斜拉桥的索结构健康状况进行多维精准检测,如同为大桥做“微创手术”,能及时发现隐患。
漏磁检测机器人。
现场还展示了“桥梁一体化智能检测系统”。该系统整合了扫描桥体的重载无人机、检测桥墩的六足爬壁机器人、轮式爬壁机器人,以及水下建筑智慧勘测机器人,实现了对桥梁上部结构到水下基础的全方位智能检测。
水下建筑智慧勘测机器人。
当前,数字技术已成为重庆桥隧治理的“硬核支撑”。重庆正着力打造“空天地”一体化的物联感知网络,其探索实践为其他超大城市的治理贡献了“重庆经验”。
上游新闻记者 刘波 王淳 任君 车珂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