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快报记者池伟嘉 广州报道
10月29日,广东省企业联合会、广东省企业家协会(简称“省企联”)在广州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2025广东企业500强”名单及系列子名单、分析报告。这是省企联连续第21年发布该名单,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联合开展调研并完成发展报告,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客户端编委、投资传媒编委张俨代表课题组对报告进行深度解读,全面呈现广东龙头企业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关键节点的发展态势。
(新闻发布会现场)
核心数据亮眼 发展韧性凸显
发布会披露,2025广东企业500强整体规模再攀新高,入围门槛首次突破30亿元,营业收入总额达19.36万亿元,资产总额突破68万亿元,三项核心指标持续攀升标志着广东大企业体量迈上新台阶。历经波动调整后,企业营收增速企稳回升,呈现V型反弹态势,彰显出强大的发展韧性。
盈利能力方面,500强企业净利润走出“先回升后趋稳”轨迹,在2024年扭转下滑态势后,2025年保持2.06%的稳定增长,盈利质量持续提升。研发投入成为突出亮点,全年研发费用总额达5849.61亿元,资源重点向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领域集中,知识密集型行业研发活跃度显著,创新驱动特征愈发明显。
此外,减税降费政策成效显著,500强企业纳税总额五年间合理下调约2000亿元,为企业纾困减负、扩大生产与研发投入创造有利条件。广深双核驱动格局稳固,中心城市引领作用突出,成为广东经济稳健发展的重要支撑。
六大政策建议 护航高质量发展
为推动广东500强企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报告提出六大政策建议。构建区域协同创新机制,完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打造国际化创新生态,优化金融支持体系,健全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
构建区域协同创新机制:推动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创新资源均衡匹配,建立珠三角创新辐射、粤东西北特色承接的区域协同体系。珠三角发挥创新要素集聚优势,强化源头创新和核心技术攻关,对接辐射粤东西北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区域性创新中心。支持珠三角企业在粤东西北建立产业化基地,完善激励政策,引导龙头企业通过技术转移等方式带动当地创新能力提升,培育本土创新力量,优化产业承接载体及特色产业创新平台。
完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构建技术评估、中试孵化、市场对接的全链条转化机制。健全科技成果评估体系,加强中试环节支持,建设专业化中试基地,拓展市场对接渠道,发展技术转移机构,促进供需精准匹配。整合资源信息构建统一开放平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智能匹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健全政策法规,保障科研人员权益,激发转化积极性,加强诚信建设,规范相关主体行为。
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实施链主企业引领、配套企业协同的产业创新计划,发挥市场机制决定性作用,支持链主企业攻关关键技术,鼓励配套企业提升专业化水平,形成协同创新合力。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等优势领域开展先行优势,集中资源推进重大项目和示范工程,对企业实施人工智能+计划,鼓励企业运用AI技术优化流程和模式,加强技术培训、人才储备和监管体系建设。
打造国际化创新生态:深度参与全球创新治理,实施创新出海行动计划,支持企业稳妥有序“走出去”,健全风险防控体系,引导企业遵守国际规则。支持企业在全球创新高地设立研发中心,鼓励与当地机构深度合作,把握科技前沿趋势。注重国际科技合作园区特色化发展,创新管理模式,吸引高端要素集聚。建立高效的涉外知识产权保护风险预警与应对机制,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协作打击侵权行为。
优化金融支持体系:加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支持体系,针对不同发展阶段提供差异化服务,打通各类金融市场,健全风险分担机制,完善监管框架,防范金融风险。支持企业扩展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多元化融资渠道,推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探索设立科技保险基金,为企业创新提供有效的风险保障。
健全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实施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引进计划,突出高精尖缺导向,精准引进顶尖人才与团队,完善支持政策和服务保障。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基地,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衔接,通过创新培养模式、共建研发平台等方式加以实现。建立柔性的人才使用机制,打破刚性约束,鼓励科研人员双向流动,完善兼职兼薪政策,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完善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配套服务,搭建事业发展平台,营造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
(作者:池伟嘉 编辑:彭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