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AI智能体……在有着5000年历史的良渚古城,一群现代人正试图破解基因密码,创造关乎每一个人生命健康的“黑科技”。
10月28日,杭州市科协组织开展杭州市科普全媒体联盟2025年“国之重器 杭州探秘——打卡杭州最强大脑”主题宣传活动。来自杭州市科普全媒体联盟的十余家主流媒体会员单位参加活动。
良渚实验室位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核心区域,自2020年7月成立以来,良渚实验室便迅速在生命健康领域崭露头角,其科研核心主要聚焦于 “重大神经精神疾病”“遗传与系统性疾病”“血液与免疫疾病”“再生医学与衰老干预” 四大研究领域。
“实验室的展示区主要围绕实验室的基本建设情况、发展定位、重大科研成果以及四大研究领域的前沿成果等内容进行布局展出。”实验室副主任张露露介绍,作为首批浙江省实验室之一,良渚实验室始终以新型研发机构为主定位,致力于成为大学和生命健康行业交界面的战略科技力量。
科研人员介绍了由夏宏光教授团队开发的全球首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线粒体自噬诱导剂小分子化合物——TJ0113,其在帕金森病、肾病、抑郁症等疾病干预中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
用“意念”控制机器人端水杯,用普通话向老鼠传达行走路线指令……在良渚实验室脑机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展示区,这些以前只在科幻片中才有的场景,如今已经成了现实,令在场人员大开眼界。科研人员讲解了脑机芯片植入大脑后,脑电波产生信号指令的运行逻辑及具体应用场景。
活动中,良渚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沈宁以《生物计算驱动精准医疗》为题作了分享。
据统计,目前我国约有罕见病患者2000万人,并且每年新增约20万人。沈宁的日常工作,就是运用AI算法分析生物信息学数据,缩短药物研发进程,从而实现罕见病的精准诊疗。“现在,我们把积累的数据和经验‘投喂’给算法,计算机便能帮忙做设计。一款新药最快3至5年就能完成临床前的实验申报。”沈宁说,目前团队已通过AI算法设计开发出一种治疗儿童早衰症的新药物。
沈宁团队开发的AI智能体——良渚·谛听,也正成为临床医生的“超级助手”,大幅提升诊断效率。面对复杂的基因变异,医生往往需要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去查阅资料、比对数据、分析风险,并与遗传学专家进行突变致病性会诊,而AI智能体将这一过程压缩到几分钟,真正实现了由效率提升带来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为医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工具。目前,良渚·谛听已经拥有来自全国超200家医院的用户,帮助大量临床医生为病人实现了高效、精准的遗传诊断。
科学研究如何高效链接临床问题?人事人才主管李赫介绍,近年来,良渚实验室致力于探索以“博士层级的教育、疾病导向的高科技、双创人才的引育”为核心特征的教科人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就像“稻田”不断生长,充满生命力的过程。“未来,我们希望一个个初创企业能汇聚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像良渚古城的片片稻田一般,实现‘产业成林’,充满蓬勃的生气。”李赫说。
杭州市科协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鲁玉安表示:“良渚实验室是国之重器,是生命健康领域的重要创新平台。希望以此次采风活动为契机,发挥联盟科普宣传优势,将科学的魅力通过媒体的渠道传递到群众中去。”
来源 | 科技金融时报(记者 施洋洋 通讯员 李弘慧)
编辑 | 王姝
下一篇:发射场天气平稳满足发射气象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