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元力社
在我国数字经济不断深化应用的大背景下,元宇宙正逐步朝着关键基础设施的方向发展,其地位愈发重要。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为元宇宙等相关新兴业态指明了方向,明确提出要推进虚实交互、数字孪生、沉浸式体验等新兴业态的发展。各地政府积极响应,纷纷出台一系列产业支持政策,为元宇宙的技术研发和人才培育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环境。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元宇宙已经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价值和潜力。在文旅领域,部分地区借助元宇宙技术,在重要景点打造了数字展馆、虚拟景区等一系列数字文化和旅游体验设施。游客借助这些设施,能够以沉浸式、互动式的方式游览景点,深入感受当地的历史文化,获得更加丰富且新奇的游览体验。在公共服务领域,一些地方将元宇宙技术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构建起了覆盖全场景、贯穿全流程的“政务元宇宙服务大厅”。办事群众置身于这个沉浸立体的政务空间中,可以享受智能导办、智能问答等多元化服务,政务服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从市场前景来看,元宇宙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据相关预测,到2025年,全球元宇宙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级人民币。国内众多城市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趋势,将元宇宙纳入产业发展规划之中,并积极推动其在智能网联汽车、数字文旅、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应用。目前,不仅科技大厂纷纷布局元宇宙业务,众多传统行业也借助数字孪生、虚拟人、实时渲染等技术,实现了智能化转型,元宇宙正成为推动各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元力社一直密切关注元宇宙的发展动态,并在过往文章中多次进行汇总分析。在本期内容里,元力社将着重梳理2025年10月中国发布的与元宇宙产业及技术相关的政策,助力读者及时了解政策动态,精准洞察元宇宙产业的发展趋势。
工信部/国务院/网信办/商务部
其中提出,鼓励科普电影创新发展。建立科普电影库,广泛吸纳、大力推广优秀科普电影。支持创作虚拟现实科普电影,打造“故事化呈现+场景化体验”科普新形态,以电影产业新业态更好赋能科普工作。引导科教电影不断提升创作生产质量,积极采用分线发行放映方式,更好适应时代进步和观众需求。
《指引》强调场景牵引。政务部门可围绕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机关办公和辅助决策等工作中的共性、高频需求,因地制宜、结合实际,选择典型场景进行人工智能大模型探索应用。应探索构建“一地建设、多地多部门复用”的集约化部署模式,统筹推进政务大模型部署应用,防止形成“模型孤岛”。应加强政务数据治理,持续提升数据质量,支撑政务大模型的优化训练。
《十条措施》提出,利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赋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支持地方探索开发“AI心理助手”“智能减压室”,为学生提供心理问题初步识别、即时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等。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建设,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及时做好教职工心理调适和情绪关怀。鼓励有资质的社会力量、专业医疗机构,为教师开展心理辅导实训提供支持。
根据《通知》可知,支持50个左右城市开展试点工作,主要向人口基数大、带动作用强、发展潜力好的超大特大城市倾斜。政策实施期为两年,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给予资金补助。实施期内,超大特大城市每个城市合计补助4亿元,大城市每个城市合计补助3亿元,其他城市每个城市合计补助2亿元。
《通知》指出,支持创新多元化服务消费场景。推动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数字技术在文娱、旅游、健康、体育等领域的深化应用,打造一批商旅文体健融合的消费新场景。支持重点商圈商街、文旅集聚区、传统购物型商超、废旧工业厂区向多元消费场景升级,拓展增加文化时尚、健康体育、艺术展览、主题社交、休闲娱乐等服务消费功能,推动重点赛事活动及演出“进商圈、进街区、进景区”。发展夜间经济,打造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到2027年,实现城域中型及以上算力中心间光层单向互连时延小于1毫秒,城域中型及以上算力中心出口400Gbps部署率不低于50%,基本形成全域覆盖、高效畅通的城域毫秒用算网络能力体系。
其中提出,聚焦算力网络发展,构建高在城域内提供毫秒级算力资源网络通达能力速大容量、确定低时延、泛在广覆盖的城域网络,即面向基础设施实现算力中心毫秒互连(
《方案》提到,强化新兴技术赋能。加强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扩展现实等技术在城市商业体系中集成应用。
在运营端,完善城市商圈大数据平台功能,拓展全国重点步行街(商圈)客流量、营业额监测范围和时间频次,深入分析研判消费特点及趋势,完善用地规划、招商引资、物流管理、安全保障等智慧服务。在消费端,完善智能导引、精准营销、云上购物、沉浸体验等智慧商业新模式,推广一批“人工智能+消费”场景。
根据《行动计划》可知,到2027年底,建成50个以上全域数字化转型城市。超大特大城市率先建成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落地一批先进可用、自主可控城市大模型。
其中,打造数字赋能文旅、体育、数字消费等新型数字生活场景,推动人工智能在消费场景应用。强化数智技术在文旅内容创作、场景生成、导游导览等方面的创新应用,推进博物馆文物、古籍文字、历史建筑等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加快推进体育场馆等文体设施数字化改造,推进健身场地共享共用。推动传统商圈数字化改造,打造智慧商店、人工智能产品体验店等数字消费新场景,积极发展消费新业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发碳足迹核算、碳交易等创新应用。支持建设城市跨领域信用服务体系,实现医疗、出行等服务信用认证、无感畅享。
省级
陕西省
《计划》总体目标是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陕西省“十五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全学段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全方位赋能教学管评研创新应用,形成高效、安全、普惠的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
到2027年,全省中小学全面落实人工智能教育要求,培育20个左右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在职业院校分别建成10个左右优质特色“AI+专业群”和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在高等学校布局60个左右优质学科专业,建立5个左右人工智能学院,立项30个左右科研计划项目,打造“人工智能+教育”重点实验室;全省培养500名左右骨干教师,围绕教学管评研等五大领域遴选一批典型应用场景案例,打造100所左右实验学校,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省建设。
四川省
《工作方案》提出到2027年,实现引育链主企业10家以上,引进高能级项目20个以上,发布行业垂类大模型30个以上,打造“AI+制造”“AI+交通”“AI+文创”“AI+医疗”等领域标杆型示范应用场景50个以上,聚集人工智能核心企业100家以上,在具身智能、空间智能、世界模型等领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广西省
到2025年,糖料蔗机械化收获水平不断提升,产业链不断延伸,糖产业链工业产值达720亿元。到2026年,深入实施延链补链建链强链,糖产业链工业产值达760亿元。
行动计划提出,加快推进AI+糖业。聚焦甘蔗种植、生长监测、生产加工和产品缺陷检测等关键环节,以人工智能大模型为技术底座,融合行业生产数据库、知识库、智能数据分析算法、专家决策系统等,打造糖业大模型,着力提升甘蔗种植管理、制糖工艺优化、糖产品质量检测等智能化水平。
浙江省
到2027年,培育打造行业领先的智能体开发平台10个、高价值场景100个、智能原生产品(服务)1000项,部署推广至应用企业10000家,全面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率先实现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70%,形成智能体全要素联动的发展模式。到2030年,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90%,打造全国“人工智能+”应用高地,基本形成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形态。
其中提出,开发千款智能体产品。支持汽车、装备、家电、安防等产品智能化升级。探索智能产品新形态,大力发展 AI 机器人、智能汽车、智能家居、AI 眼镜等新一代智能终端,拓展人机交互新场景。
贵州省
在发展数字服务消费方面,《实施意见》指出,打造一批服务消费人工智能大模型,支持服务业企业应用赋能。推进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打造智慧商圈、街区、景区、门店等消费新场景。支持数字教育、数字文娱、电子竞技、直播电商等新业态发展。建设和升级信息消费体验中心,发展新型信息消费。开展数字家庭建设试点,推进家居智能终端“万物智联”。
江苏省
根据《规划》可知,到2027年,长江非遗系统性保护格局基本建立;到2035年长江沿线新增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0个。培育江南文化、秦淮文化等主题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推出一批具有地域文化代表性的长江非遗特色村镇(街区)。
《规划》提出 推进“数字非遗”建设,鼓励运用大数据技术以及AI、VR、元宇宙等新兴科技助力非遗记录、传承、传播、利用。鼓励建设非遗线上展示馆、虚拟展示馆,丰富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交互的展示体验和交流互动,打造长江非遗新视听。
山东省
《规划》提出,完善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服务于低空飞行活动的智算及存储资源,部署云边网端协同的低空智算体系。基于低空飞行航路位置,部署云边协同的智能算力资源,结合低空飞行场景大模型,实现低空飞行轨迹预测、飞行航路规划、飞行活动决策、非法入侵监测等智能化业务保障和管理。
湖南省
《方案》明确,到2027年,全省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突破1200亿元,智能算力达5.25EFlops,形成50个左右行业垂类大模型、200个左右典型应用场景。到2030年,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智能算力达12EFlops,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
其中,文化旅游领域将积极构建超高清视频、文博等高质量语料库,搭建行业应用共性平台,构建“数字湖湘基因库”,培育一批沉浸式智慧文化旅游新场景、新产品。
市级
北京市
根据《实施方案》可知,到2027年,力争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达到2000万人次、工业旅游收入达到30亿元,打造5个展现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公园。以知名观光工厂和精品博物馆为主体,打造形成10个左右工业旅游热门点位。
《实施方案》提出,支持工业旅游产业公园、热门点位率先应用人工智能、元宇宙和自动驾驶等数字技术和设备,打造集文化展示、互动参与、休闲消费和全时空沉浸于一体的高品质场景,开发数字工业旅游产品,探索构建“线上虚拟互动+线下实景游览”的融合服务模式,为游客提供全景式、智能化旅游体验。
在精品数字内容创作方面,《若干措施》指出,支持应用创新试验区典型IP数字资产开展科幻、元宇宙、游戏、电竞、虚拟现实精品创作。支持创新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北京市游戏电竞行业高质量发展支持项目。对于正式出版发行的优秀原创游戏作品,给予30万元支持;对于获得行业国际、国内大奖的作品,国际奖给予200万元、国内奖给予50万元支持。
上海市
《若干措施》指出,发展壮大细胞与基因治疗、脑机接口、生物制造、具身智能等领域,加快培育第四代半导体、硅基光电子、第六代移动通信、类脑智能等领域,重点支持优化产品设计、拓展应用场景、验证市场价值,加快原型样机或样品研究。加速布局量子科技、可控核聚变、再生医学等领域,重点支持技术难题攻关、技术路线收敛,开展产品研发或技术方案可行性验证。
其中,支持高质量孵化器建设与运行,按照规定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支持高质量孵化器与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开展合作,强化专业服务能力,完善功能服务体系,设立概念验证基金。支持建设概念验证平台、中试平台、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等专业服务平台机构,按照规定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
行动方案明确,到2027年,上海市智能终端产业总体规模突破3000亿元,打造3家以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消费级终端品牌,培育2家领军企业,实现三个“一千万”台规模,即人工智能计算机、人工智能手机、人工智能新终端规模各达到千万台以上。
其中提出,支持智能眼镜能力跃升。围绕AR、MR、VR三类眼镜产品形态,加快打造一批智能眼镜头部品牌,形成覆盖消费级、企业级和专业级的完整产品矩阵。完善智能眼镜开发者生态,打造互联网新入口,拓展应用场景,加速工业、医疗、教育、助残等领域的创新应用落地。
激发银发经济终端活力。围绕健康监测、感知提升、安全预警、便捷通讯等功能需求,支持人工智能助听器、自动驾驶轮椅、智能导盲设备、穿戴监测设备、家庭情感陪伴终端、智能仿生假肢等创新产品发展。
在场景应用方面,《意见稿》明确指出,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建设元宇宙示范项目,开放虚实融合场景,支持资金在30万元到500万元之间。
鼓励结合XR、多维感官等技术,建设适配文旅场馆、商业综合体、智慧园区等多场景的元宇宙创新体验空间,形成一批具有创新体验范式、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项目。经综合评估,给予最高500万元支持。围绕金融科技、医疗康养、工业设计、文化旅游、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支持元宇宙重大场景建设和标杆打造。对具备技术创新性、行业示范引领性的项目,给予最高200万元支持。鼓励各类主体主动开放场景资源,参与元宇宙领域“揭榜挂帅”等供需对接活动,对落地建设或入选国家、市级元宇宙重大应用场景建设成果的项目场景提供方,给予最高30万元奖励。
武汉市
在技术产品攻关方面,《措施》支持脑机接口关键技术及重大产品研发,包括支持脑机接口领域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医疗机构,在运动控制、言语合成、神经疾病治疗、视觉重建等方面研发重大脑机接口产品,对项目总投资研发费用按最高不超过30%进行支持,给予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支持。
成都市
到2027年底,成都市具身智能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培育具身智能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全国人工智能百强企业10家,实施产品和场景“双百”工程,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加快形成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形态,支撑成都建设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高地。
珠海市
根据《行动方案》可知,到2027年,珠海智能终端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在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能机器人、智能交通、智能健康、工业智能等领域形成30款以上智能终端爆品爆款,打造100个以上智能终端典型应用场景,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智能终端特色产业集群。
其中提出,重点推动人工智能、AR/VR/MR、裸眼3D及元宇宙技术在跨境电商、生产性服务、金融服务、餐饮、房地产、文旅及展览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提升沉浸式购物、智慧金融、智能导览、虚拟展览等创新场景的体验品质。支持基于AIGC技术的虚拟偶像和数字内容创新,强化社交媒体及直播购物中大数据与自然语言处理(NLP)情感分析能力,推动智能营销和精准用户画像建设。
厦门市
《若干措施》提出,支持打造示范场景应用,兑现条件为,场景项目2025年获得工信部、福建省工信厅组织评选的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或示范案例。按照审定后的项目建设主体实际投入给予最高不超过30%的奖励,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300万元。支持建设模型公共服务平台,对符合条件的平台,按照审定后的2025年建设和运营费用给予最高不超过30%的补助,每家每年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
鼓励运营商、企业等根据市场需求适度超前建设智算中心,对新建、改造或扩建符合国家政策规定和能耗标准的智算中心项目,按照服务器采购金额的10%给予补助,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6000万元。
重庆市
到2027年底,建成住建领域产业孵化创新平台5个以上,推动建设新技术规模化应用50项以上,打造“AI(人工智能)+建造”应用场景3个以上。到2030年底,打造一批智能建造产业园区,培育西南地区住建领域优势产业10个以上、新型建造领军企业20家以上,现代建筑产业产值达到6000亿元。
《实施方案》提出,加快发展建设工程数字孪生。完善全市BIM(建筑信息模型)管理平台和模型库,推动3D(三维)激光扫描、虚拟现实等与BIM技术融合应用,构建数字化设计体系。推行“一模到底”数字孪生应用模式,实现设计、建造全过程业务协同、数据共享。支持基于数字孪生的建设运维一体化平台研发,催生AI设计等新业态。
常熟市
《三年行动计划》围绕基础设施完善、品牌赛事打造、产业集群建设等领域作出详细规划。到2027年力争建成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推动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突破1000亿元,全力打造“江南户外运动第一城”。
在产业集群培育方面,构建数智产业体系,推动AI、元宇宙与户外产品深度融合,形成“研发—展示—转化”生态闭环。同时,常熟将深化“户外+农文旅”,推广“跟着赛事去旅行”系列活动,延伸赛事消费链条。
福州市
《实施方案》指出,鼓励文旅机构深入挖掘区域特色文化内涵和山海自然旅游资源,培育10个左右数字文旅典型应用场景。打造“云上文化馆”智享空间,持续提升“福州群文一码通”数字文化服务品牌,实现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服务100%覆盖。支持旅游景区结合古厝、三条簪、闽剧等榕城文化元素,运用AI大模型、元宇宙等新技术打造闽都文化新体验。鼓励引导旅游景区、企业开发数字化、沉浸式文旅体验产品,每年打造2个沉浸式文化消费场景。
注: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