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样品”如何顺利变成生产线的“产品”?10月28日,自贡高新区与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共建的“自贡创新中心”正式揭牌。这一平台瞄准科技成果从实验室“样品”到生产线“产品”的转化堵点,打破传统校地合作“单一对接”局限,通过“外引”高校技术资源、“内育”本地产业动能的双驱动路径,叠加“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机制,为探索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提供了可落地的新方案。
据悉,针对科技成果转化中“链条断裂、要素分散”的痛点,自贡创新中心从自贡“4+3”产业发展需求出发,构建起“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熟化—产业孵化”一体化接力式培育生态。自贡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不同于以往单一项目合作,中心采用“中试+孵化+基金+场景+人才”全要素支撑模式,对遴选出的优质项目实行中试熟化与产业孵化同步规划、政策与要素同步保障,最终形成“市场需求—产品供给—技术转化”的闭环,从根源上解决成果落地“断档”问题。
为让这一创新模式真正落地见效,中心组建了专业化运营团队,建立起项目“征集—筛选—评审—落地—退出”的全周期管理机制,确保每个环节高效衔接。在政策支持上,自贡高新区实行“基础+绩效+奖励”的梯度支持模式,运营经费直接与年度考核结果挂钩,倒逼平台聚焦实效;同时每年设立2000万元中试专项资金,单个项目最高支持500万元,特别优质项目可一事一议,还创新采用“先投后股”方式,政府资金补贴与投资属性各占50%,对成功实现产业化落地的项目,按固定资产投资额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鲜明树立“以落地实效论英雄”的导向。
考虑到科技创业高风险、长周期的特性,自贡高新区进一步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撑体系。除通过“先投后股”与创业团队共担风险外,还专门设立总规模达6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与科创投资基金,重点支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这套“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金融组合拳,既为科技创新注入了关键资本活力,也为区域未来产业培育提供了长期资金保障。
有了模式、机制和资金支撑,创新资源的精准对接成为关键。线上,科技创新数字平台“贡创汇”集成技术供需、科技金融、创新生态等八大服务模块,实现创新资源“一站汇聚、精准匹配”;线下,在近期举办的“西交赋能 智聚高新”科技成果对接活动中,10项来自西安高校及高科技企业的项目成果进行路演,20余位专家企业家与50余家自贡本地企业深度对接,多个项目现场达成合作意向,让“政产学研用金”的融合动能真正落地。
一系列创新举措已逐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截至目前,自贡高新区已与10余所高校共建研发平台,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87个,高新技术企业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突破400家;近三年累计实施重大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项目超60项,带动新增产值超20亿元。当前,总投资1.8亿元、占地2.5万平方米的川南渝西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B区)正全速建设,建成后将与已投用的A区协同,为“创新—中试—产业化”提供全流程服务,进一步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动能。(川观新闻记者 丛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