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导演一天就可以拍一部短剧
质量上不逊好莱坞影片
角色、摄影、灯光、音响
都是通过不同AI Agent大模型来完成”
11月11日,2025江苏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暨首届人工智能OPC大会上,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分享了自己身边的一个故事,生动诠释了AI时代OPC模式的核心魅力。
11月11日,2025江苏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暨首届人工智能OPC大会在苏州召开。苏报融媒记者 濮建明/摄
一个创业者如何成为一家公司?
这一崭新的创业模式能否在苏州蔚然成风?
面对新的发展浪潮
在此次大会上
苏州率先提出打造“OPC创业首选城市”
以实际行动探寻人工智能
与个体创新深度融合的全新路径
时代之问:
AI赋能下OPC开启创业新赛道
什么是OPC?
OPC(One Person Company),即一人公司,但其内涵早已超越传统定义,成为“AI+个体”深度协同的创新新范式。2013年《英国公司法》首次明确“OPC”概念,界定为“由一人创建、具备永久存续与有限责任特征的公司”。而进入人工智能时代,随着大模型、生成式AI、自动化编程工具等技术加速成熟,个人的研发、运营与商业化能力被成倍放大,社会协作模式被系统性改写,OPC模式也随之走进更多创业者的视野。
“人类掌握1%的灵感,剩下99%的汗水就让AI去做,就是我们说的硅基伙伴,也与OPC的理念十分契合。”南京硅基智能创始人司马华鹏是一位成功穿越多个产业周期的连续创业者,他眼中的AI革命,是让人类从机械劳动中解放出来、回归人的核心价值。“我们团队用一天就写完一本书,AI自己写书,AI自己卖书,还卖成了网络平台前三名畅销书,销量达200多万册。”司马华鹏说,人在其中的核心作用,就是提供创意与思想,其余标准化工作均可AI承接。
这便是OPC的典型应用案例
AI+个体可以重塑创新效率、产业协作
让个体智慧聚焦于最具价值的环节
作为崭新的创业形态,OPC首次将原本需要团队完成的工作转化为个体可承载的任务,AI以“数字员工”身份,承担大规模、可标准化的工作内容。苏州人工智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元认为,这离不开算力资源逐步实现普惠化供给。比如在苏州,此次会上就提到加强数据和智能算力等关键要素支撑方面,给予一定算力租用费用补贴。除了可以提供高性能算力、精准政策匹配等基础要素,苏州还推出“OPC好物”工具集,覆盖从开发到运营全流程,从而构建起支撑OPC模式发展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灵活性是OPC模式的显著特征。”西交利物浦大学科研协理副校长、智能科学系教授徐树公分析,个人创业者可根据场景需求、技术路线与客户反馈,随时调整创业思路,快速应对市场变化,这种灵活性在当下尤为重要。更关键的是,OPC模式实现了创业效率的革命性提升,通过不同角色的AI智能体介入,创业者得以从繁重事务中解放,专注核心价值创造。这一模式不仅吸引了行业精英、顶尖科学家等高端人才,更获得了市场的积极响应,不少企业已开始与OPC创业者展开合作,共同挖掘细分领域机遇。
大会现场。苏报融媒记者 王安琪/摄
苏州之路:
发力打造OPC创业首选地
集聚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近2500家
其中上市企业58家、高新技术企业1140家
92个项目通过国家算法备案
14个项目完成国家大模型备案……
大会上公布的一连串数据
彰显了苏州打造
“OPC创业首选城市”的坚实底气
“苏州给了我创业的勇气,让我坚定地踏出了第一步。”苏州风之悠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刘向君便是被苏州吸引的创业者之一。在苏州的主动对接下,她于今年1月成立公司,打造AI招聘平台flash offer,全程得到了苏州在数据、资源、应用场景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刘向君介绍,从9月至今,公司持续参与苏州校园秋招活动,打造AI智能招聘体验专区,让苏州成为首个在校招中规模化应用AI招聘的城市,“这种场景开放让我们的产品快速落地,也积累了宝贵的市场反馈”。
徐树公认为,苏州能率先扛起“OPC创业首选城市”旗帜,核心是城市基因与产业生态的双重支撑——既有人才队伍、产业基础的硬实力,也有政策支持、服务保障的软实力。作为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布局较早、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苏州已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人工智能+”创新生态;2025年以来,全市吸引人工智能人才团队285个,新增相关项目1017个,签约金额达2158亿元,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苏州发展OPC的差异化优势尤为突出。依托雄厚的制造业根基,苏州推动OPC深度融入“AI+制造”“AI+医疗”等实体领域,让创新有根基、发展可持续,避免了虚拟经济空转的风险。在空间布局上,苏州立足各板块产业基础与资源优势,聚焦大模型、数字智能、具身智能、智算应用四大领域,打造“一城一地一谷一空间”特色品牌:苏州工业园区“模术空间”、相城区“数智新地”、吴中区“具身智谷”、常熟市“智算未来城”,形成品牌协同效应,为OPC创业者提供了精准化、差异化的发展土壤。
“苏州对创业者的支持是全方位的,从政策扶持到金融支撑,从孵化器到资源链接,无不体现对创新人才的珍视。”清华大学摩尔根科创团队的研三学子刘瀚锴,正是看中这样的创业环境,他带着AI心理硬件项目来到苏州参加路演,“这座城市让我们坚定了投身AI创业的信心”。
邢彬/摄(视觉苏州供图)
破题之道:
多重赋能构建OPC发展优质生态
“一人一AI,成就独角兽”的愿景
苏州正通过
政策、技术、场景的多重赋能推进落地
对于OPC创业者而言
AI的协同作用不仅体现在技术工具应用层面
更贯穿从创意萌发到商业落地的
每一个关键环节
精准赛道选择是OPC创业的起点,而苏州通过政策引导与资源供给,为创业者降低了赛道筛选的试错成本。宋元认为,OPC创业成功的关键“临门一脚”,是找准精准赛道与市场需求。“创业者首先要明确的细分需求,再选用适配的AI辅助工具,叠加个人创造力,成功概率会大幅提升。”这一协同逻辑已在实际案例中得到印证,苏州风之悠阳的创始人刘向君聚焦AI招聘赛道,正是借助苏州提供的数据支持与校园招聘场景,快速实现产品落地。
技术层面,苏州为OPC创业者提供了普惠化的AI能力支撑。本次大会上,苏州数智科技集团推出算力平台OPC专区,整合超4200P智算资源,配套政策匹配服务、即插即用模型及专业生态服务,让个体创业者无需自建技术团队,即可调用顶尖AI能力处理数据训练、模型优化等专业工作。同时,江苏金服数字集团宣布智能体互联网核心框架全部开源,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开发者、企业都可以基于这一框架开发和接入智能体互联网,进一步降低技术使用门槛。“希望通过这个大会,邀请更多的OPC创业者一起加入这个开源社区,让这一智能体互联网能够源于苏州,服务全球。”江苏金服数字集团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国星说。
苏州为OPC创业者提供更多数据和智能算力要素支撑。苏报融媒记者 瞿雨凡/摄
场景落地是OPC创业的核心痛点,苏州通过“清单式开放+榜单式引导”,为创业者打通了“创新即落地”的通道。大会现场发布的《苏州市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案例清单》与《苏州市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开放清单》,系统梳理100个典型案例与100个真实开放场景,覆盖工业制造、医疗健康、智能交通、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让OPC创业者无需“闭门造车”,可直接对接市场需求。
在徐树公看来,AI是OPC创业的重要支撑,但不能替代创业者的核心价值。“找到市场未被满足的需求,明确创新方向与应用场景,这才是创业成功的根本。AI是工具,而创业者的洞察力、判断力与执行力,才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苏州构建的生态体系,通过算力平台降低技术门槛,以场景清单提供市场机会,用基金群化解资金顾虑,让创业者能更高效地运用AI工具,聚焦核心价值创造。
从技术赋能到生态支撑,从个体创新到产业协同,苏州正以OPC模式为支点,撬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新变革。正如现场有创业代表所说,随着越来越多创业者扎根苏州,越来越多“一人一AI”的案例落地见效,相信苏州成为领先的“人工智能+”城市的蓝图将很快变为现实。
来源:苏报融媒记者 王安琪 瞿雨凡/文
编辑: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