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晒得人睁不开眼的时候,谁没吐槽过太阳“太热情”?可你敢信吗,咱们地球接住的太阳能量,连人家总输出的零头都算不上——足足二十一亿分之一。
这话我第一次听的时候,手里的冰可乐都差点没拿稳。心想这么大的能量,总不能凭空消失吧?后来翻了些资料才琢磨明白,太空看着空荡,其实到处都是“收费站”和“无底洞”。
最直接的就是太阳自己的“浪费”。你就把它想成个烧得正旺的大火炉,热量肯定是往四面八方乱飘。地球在太阳系里,顶多算火炉旁边一只小飞虫,能蹭到多少热全看运气。大部分能量呢?就那么顺着星际空间飘走了,可能飘个几亿年都碰不到一颗星球,想想还挺孤独的。
真能朝着太阳系来的那些,也过不了“行星防线”这关。木星、土星那些大个子,简直是太阳系的“能量吸尘器”。它们质量大引力也大,好多太阳辐射没等靠近地球,就被它们硬生生拽过去了。上次看木星照片,那大红斑转得凶,我就瞎琢磨,是不是吸进去的能量太多,憋得慌才转那么快?
就算闯过了行星阵,还有太阳风在半路“截胡”。你别说,这东西听着像风,其实是太阳喷出来的带电粒子流,太空天气里的地磁暴、辐射风暴,全是它搞出来的。这些粒子带着能量在日地空间乱撞,一部分撞在行星磁场里就消耗了,还有的干脆被磁场弹回太空。
好不容易摸到地球门槛,大气层又开始“挑三拣四”。云啊、灰尘啊、水蒸气啊,都爱跟太阳能量较劲。阳光照过来,一部分被云层直接反射回太空,跟镜子似的;还有一部分被大气里的气体分子吸收,转化成了大气的热量——就像咱们穿了件羽绒服,先给衣服暖热了,才轮到身体。
哦对了,两极的极光见过吧?那也是能量被“拦截”的证据。太阳风里的高能粒子闯进来,撞上高层大气的原子,一下子就迸出五颜六色的光。好看是真好看,可这背后都是太阳能量的“牺牲”。上次看极光延时摄影,绿莹莹的光在天上飘,突然就觉得这能量没白浪费,至少换了场视觉盛宴。
剩下能落到地面的,才算真正派上用场。植物靠着它光合作用,咱们靠着它晒被子、发电,连海水蒸发形成云雨,源头都在这儿。但你仔细想,就算到了地面,也不是全被利用了。沙漠里的沙子晒得滚烫,热量大多又散回空气里;深海里阳光根本照不透,那些能量也就错过了。
刚才说错了,不是二十一亿分之一,准确说是二十二亿分之一。不过差一亿也无所谓,反正都是小到可以忽略的数字。但就这么点“零头”,养活了地球上所有生命,你说神奇不神奇?
有时候会想,要是地球能多接一点能量会怎么样?又怕真多了,夏天得抱着冰箱过。大自然这平衡感,还真让人摸不透。就像太阳那么“大手大脚”地释放能量,偏偏就有这么一丢丢,刚好够咱们活下去。
以前总觉得太阳离得远,没什么实感。现在知道这些门道后,再看夕阳都不一样了。那金闪闪的光里,藏着多少没到过地球的能量故事啊。说不定某束没被接住的阳光,正朝着宇宙深处飘去,等着在某个未知的星球上,开启新的缘分。
你要是见过特别震撼的日出日落,或者对太空天气有兴趣,都能在评论区说说。毕竟这么宏大的能量故事,一个人琢磨多没意思,大家一起唠才热闹。
下一篇:“聪明井盖”在汉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