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行走在固镇县大地,创新动能扑面而来。广大企业开足马力忙生产、赶订单,全力冲刺年度目标。从生物基新材料的链式崛起,到智能装备的加速迭代;从产学研协同的深度融合,到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固镇县锚定“产业立县、工业强县”战略,始终将创新驱动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密码,书写出 “改革破题、科技赋能”的精彩答卷。
技术破界领航 生物产业集群崛起
在安徽贝甲绿色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的展示台上,一块巴掌大的气凝晶保温板轻如泡沫,却能实现水火不侵。据了解,该材料可显著提升建筑围护结构安全性,同时兼具优异的绝热保温节能效果。
“这是我们首创的‘气凝晶保温材料与相关建材及其制备技术’,该技术以工业固废、天然岩石及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突破了传统建材性能边界。”该公司副总经理黄海介绍,通过企业自主研发的低温焙烧与生物矿化工艺,打造出集轻质高强、防火防潮、全生命周期低碳于一体的气凝晶材料及生物基复合材料体系,为建筑行业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能。
这样的创新场景,在固镇已形成集群效应。目前,固镇县聚焦未来产业发展,打造生物制造新高地,截至今年9月,全县生物制造产业规模以上企业20余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绿色设计产品3个。
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固镇以安徽丰原集团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围绕培育壮大链主企业、集聚科技创新动能、强化领军人才支撑等方面,推动生物制造产业能级跃升。其中,丰原生物氨基酸系列产品市场占有率达42%,泰格生物维生素系列产品市场占有率达60%。2024年,全县生物制造企业实现营收55.26亿元。
企业精耕细作 营商环境添翼护航
安徽淮河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10月落户固镇,短短数年便在印刷型绿色环保铝板这一小众赛道崭露头角,产量跻身全球前三行列,为蚌埠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走进企业产品展示区,一块块看似普通的铝板,实则是印版行业的标杆产品。“我们生产的印刷型绿色环保板,主要用于烟盒、酒盒、美妆包装等高端印刷领域。”该公司销售负责人孟沁拿起一块印版介绍,这类产品看似小众,却有着极高的行业壁垒,全球仅20余家企业能够生产,而安徽淮河科技凭借过硬实力,年产量稳居全球前三。
稀缺性的背后,是企业对技术与品质的极致追求。“我们企业一块印版的单次印量可达5万至10万张,而行业平均水平仅4万张左右。”孟沁以数据揭示产品优势,“客户买一张我们的印版,相当于买了两张普通印版,综合成本反而更低。”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发展经济的“先手棋”,是招商引资的“强磁场”。近年来,固镇县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硬支撑”,在金融、土地、用工等要素保障关键环节,根据企业诉求全力护航。“企业有需求,打个电话就行,不用自己跑断腿。”成为固镇企业家常说的一句话。以优化营商环境厚植发展沃土,县域发展活力不断迸发,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良好的营商环境,助力企业轻装上阵,放开胆子闯出新路。“目前,企业订单已排至后年,在维持现有客户的情况下,满产状态可持续多年。放眼未来,我们有清晰的规划。”孟沁介绍,企业将确保三号生产线稳定运行,再用一两年时间全面开拓欧美市场,让产能充分释放,为后续拓展打下坚实基础。
聚才引智赋能 夯实发展人才根基
“我和县委书记加了微信好友,企业发展、研发中遇到的困难都可以直接联系,政府会帮助我们渡过难关。”蚌埠市天星树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奇笑着说。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能动主体。近年来,固镇县立足产业发展需求,不断强化人才载体平台建设,创优人才发展环境,加快吸引集聚人才,健全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智力支持。
“政府曾多次组织企业赴外地参加产品对接会,指导企业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生产,支持企业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杨奇表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持续帮扶。
眼下,天星树脂已经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南京大学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中心生产基地、市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企业实现年产值 1.5亿元。
近年来,固镇县创新出台了《关于激励人才创新创业的十条措施(试行)》,制定了《固镇县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新增产业人才职称晋升、创新团队培育支持等特色政策,大力实施“情系谷阳”人才回归工程,鼓励引导广大在外优秀人才回乡发展,实现人才政策“一县一品”。(尤靖文)
来源:新浪财经
编辑:徐鹏
校检:王伟宇
审核:周振华
监制:王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