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井冈山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握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的时代机遇,以“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以下简称“AI4S”)理念为引领,成功构建“精准研、协同创、产业融、生态建”四位一体的科研新体系,探索出一条人工智能驱动科研创新与产业转化的特色路径,为新时期地方高校有组织科研与产业深度融合提供了可借鉴的“井大范式”。
精准研——构建智能科研新范式。学校以AI技术全面赋能科研全过程,建立数据驱动的智能研究体系,通过引入DeepSeek、scikit-learn、SHAP等工具,在生物医药、材料科学、环境治理、人文社科等多领域驱动研究流程智能化重构,推动科研效率与创新质量双提升。
协同创——打造交叉融合新机制。学校通过系列“AI4S”活动,构建“需求牵引—交叉组队—协同攻关”的有组织科研机制,有效打破学科壁垒,推动研究范式从分散探索向协同攻坚转变,实现跨学科的深度融合与创新效能跃升。
产业融——开辟成果转化新路径。学校积极推动“AI4S”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链,与多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聚焦智能制造、文化创意、环境保护、健康医疗等多个产业方向,助力新材料开发、智能检测、数字化服务等创新成果向新质生产力高效转化。
生态建——培育持续发展新动能。学校构建了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为一体的“AI4S”创新生态。通过“双导师制”培养复合型人才,与企业共建共享科研设施和数据资源,打造“研讨—攻坚—转化”的三阶段推进机制,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自2025年7月启动以来,学校已成功举办3场大型“AI4S”系列活动,汇集82项高质量创新成果,覆盖智能诊疗、新材料研发、文化创意等前沿方向,参与师生逾千人。经评选,16个项目获“AI4S”创新成果奖;在10月份的路演签约会上,2项“AI4S”项目实现现场签约。此外,学校罗旭彪教授团队发表于《Nature》杂志的“锂离子电池供应链脱碳研究”,正是这一创新体系的生动实践。
学校以“AI4S”为引擎,系统推进科研组织方式重构,构建了“全过程智能赋能、多学科交叉融合、全链条产业贯通”的科研创新生态,为新时代高校推动有组织科研与产业融合树立了典范。
(作者:罗旭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