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晚间,小鹏汽车(09868.HK)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总营收为203.8亿元,同比增长101.8%;总交付量约11.6万辆,同比增长149.3%;毛利率达20.1%,同比提升4.8个百分点。在当晚举行的财报业绩会上,资本市场关注点仍聚焦小鹏人形机器人业务和Robotaxi等 AI领域业务。
聚焦机器人业务,小鹏机器人规划在2030年实现销量超过100万台。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认为,从长期来看机器人的市场潜力比汽车更大,一旦某一代机器人像中国EV产业跨过了电动化的拐点,将迎来爆发性增长。未来机器人行业中,有一部分公司来自于整车厂,并且机器人的产能会比汽车爬升得简单。
“小鹏现在这一代的机器人是第七代产品,我们将在第八代机器人产品进行真正的量产。”何小鹏认为,行业部分机器人仍处在以关节为驱动,软件、硬件能力主要聚焦在运控,因此这些机器人的步态呈现出一致的状态,且很难进入到最终的商业化。
基于汽车与机器人之间有AI软件等资源的协同效应,且在机器人商业化模式中,汽车的量产、销售售后服务和全球化等领域经验都能有协同效应。在实用场景中,小鹏计划于2026年在小鹏门店、园区开始进行机器人的测试,并陆续投入导购、导览、前台等商业化场景,在5年内,机器人有机会进入家庭。
有关机器人的成本和定价问题,小鹏在今年上半年机器人开始准备量产后发现,机器人的BOM成本最终会接近汽车的BOM成本。“二者在成本方面的较大差异点在于,汽车在软件领域的成本仅占10%,而机器人软件成本占比达到50%。”何小鹏称,未来小鹏机器人的售价也将努力接近汽车的售价,实现走进千家万户的愿景。
聚焦Robotaxi业务,在监管许可的前提下,小鹏将先跑通Robotaxi的技术运营以及商业模型,再跟高德等合作方展开合作。区别于其他自动驾驶厂商,小鹏将跟Robotaix产业链中不同环节的服务供应商合作,各自扮演好不同的角色。比如:高德将聚焦流量入口、支付、运营服务环节,小鹏负责做好工具箱、开放接口能力,以此快速推行全球化。
根据规划,有别于行业目前主流的Robotaxi技术路线,小鹏Robotaxi不使用高精地图和激光雷达,并且计划在2026年推出三款Robotaxi车型,还将在中国开启Robotaxi试运营。
在即将到来的第四季度,小鹏汽车将迎来关键的盈亏平衡点,小鹏汽车预期总交付量达12.5万辆~13.2万辆,同比增加36.6%至44.3%;总营收预期达215亿元至230亿元,同比增加约33.5%至42.8%。
展望2026年,明年一季度,小鹏汽车将继续推出7款超级增程车型,包括在重要细分市场投放的首款产品,填补品类空白;通过更长的纯电续航和5C超快充产品,提升增程市场份额等。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