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新华日报)
□ 陈红喜 郁子祺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列入“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江苏作为科教大省、产业大省和开放大省,兼具产业基础雄厚、创新资源富集等综合优势,需以“先手棋”思维系统布局,加速实现从“跟跑并跑”向“原创引领”的战略性转变。
先手在“布局”,构建高效协同创新体系。制定省级科技创新体系能级提升计划,强化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高地辐射引领功能,支持苏中、苏北地区因地制宜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明确各市县科技创新发展定位,引导地方立足特色锻造科技长板,形成多层次、多层级的全域协同创新发展体系。
先手在“融合”,找准科产融合实现路径。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向企业一线集聚,支持创新型领军企业承担国家重大攻关任务,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科技型企业牵头省级重点研发项目。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双链耦合,深化高新区与高校的“双高协同”,扎实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推动研发活动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先手在“攻坚”,加强重点领域原始创新。建设高水平创新集群,整合省内国家级实验室、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和科技领军企业四大战略力量,按学科方向与功能定位实施集群化布局,协同攻坚重点领域“卡脖子”技术。加强科研任务“揭榜挂帅”“赛马”机制,建立以原始创新为导向的分层设榜体系,设立战略攻坚、产业突破、前沿探索三类榜单,精准对接不同创新阶段的差异化需求。
先手在“育才”,打造科技人才聚集高地。围绕国家战略与产业发展需求协同育人,支持省内高校、科研机构与“链主”企业共建高层次人才培养联盟,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共同设计课程、共建实验室、共担重大项目,加速培育高新技术人才。深化以创新价值为导向的评价改革,推动评价结果与绩效考核、职称评审等制度有效衔接,切实激发科技创新人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先手在“生态”,营造开放包容创新环境。从政策支持、资本运作机制、风险防控等多维度发力,构建“政府基金+社会资本+保险机构”多元金融投入体系,培育壮大投早投小投长期的耐心资本,对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实施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精准支持,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完善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推动服务机构向高质量咨询转型升级,并依托各地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重点领域专利审查绿色通道。拓宽社会参与渠道,打造“政产学研金介用”协同创新平台,通过技术转移大会、供需对接会等方式构建常态化交流机制,形成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格局。
(作者分别为江苏省科技创新智库南京工业大学基地负责人,南京工业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教授;江苏省科技创新智库南京工业大学基地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