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邮电报
万物互联,智能领航。一场“5G+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顶级盛会再度开启。11月21日至23日,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第六次在江城武汉举行,政产学研用金各方代表聚焦“5G+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最新趋势,共话智能领航下“5G+工业互联网”发展新篇章。
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向首届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致贺信,指出“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将加速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加速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为中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擘画宏伟蓝图。
五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指引下,“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在“十四五”规划目标引领下,工业互联网体系化发展走在全球前列。“5G+工业互联网”已成为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力量,更为新型工业网络“换道超车”提供了中国方案。
网络基础设施质量齐升。五年来,信息通信业从无到有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异主、异构、异地数据,服务企业超过50万家。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340家,重点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超过1亿台(套)。截至9月底,我国5G基站总数达470.5万个,企业跨地域、跨系统、跨层级的网络互联水平显著提升,建设超过2万张5G工业专网,高质量企业外网覆盖全国97%以上的地级行政区。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汇聚工业数据14亿条,初步构建工业模型语料库。5G工业网关、5G工业路由器等产品超百款,5G工业模组价格较商用初期下降90%。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搭载5G网络与AI视觉技术的机器人,能够精准控制油漆喷涂的用量,RGV小车有条不紊地配送着物料,AI+OCR识别技术让集装箱卡车出场等待时间从120秒缩短至20秒……伴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5G+工业互联网”核心技术与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融合创新,工业智能传感器、智能检测设备、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新型智能终端加速研制,催生出新产品、新产业。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工业互联网领域部署应用,涌现出一批开源通用大模型以及钢铁、能源等行业大模型,部分工业模型初步具备知识问答、代码生成和设备控制能力。
融合应用不断拓展。在铜箔工厂,5G+机器视觉质检系统通过工业相机,对生产过程进行全方位、不间断监测,AI算法实时分析铜箔表面缺陷,使缺陷判断准确率提升至95%,年节省成本高达50万元;在新材料工厂,基于“5G+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化能源管理平台,实时监控水、电、气消耗情况,精准定位高耗能环节,使单吨产品能耗从1.5万kWh降至1.2万kWh;在服装工厂,基于“5G+工业互联网”的数采系统,实时抓取缝纫机正反转针数、运行速度等数据,实现300多道工序的智能流转,将定制周期从15天压缩至最快2天……
五年来,“5G+工业互联网”典型场景在千行百业广泛落地,在推动传统产业优化提升、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筑牢了新底座,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开辟了新赛道,为加速实数融合注入了新动能。截至目前,我国已培育技术先进、特色鲜明的5G工厂1260个,远程设备操控、机器视觉质检、无人智能巡检等典型应用模式广泛普及。工业互联网已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在国民经济185个中类得到应用,2024年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5万亿元,有力促进了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我国“5G+工业互联网”已迈入高质量发展、规模化推广新阶段。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之际,2025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的召开将为产业各方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凝聚发展共识,总结“十四五”发展经验,展望“十五五”创新路径,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谱写中国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崭新篇章,为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