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雄关
的科技把脉人
守 关 心 声
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嘉峪关
作为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
已有650余年历史
这座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的
世界文化遗产
历经岁月沧桑
也被风霜留下很多病害
需要文物保护工作者定期
对其进行全面、精准的“把脉体检”
确保其真实、完整地得以保存
近几年以来,嘉峪关长城研究院文化遗产监测中心的工作人员,借助现代先进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全年定期对全市境内长城墙体、壕堑、关堡、墩台进行全面“体检”。
目前开展的日常监测工作主要有长城本体及赋存环境无人机拍摄巡查监测,野外独立墩台三维激光扫描建模监测,关城城台裂缝远距离定期监测,气象站环境监测,关城酥碱墙体水分盐分监测,两翼长城积沙量监测及关城病害巡查监测等。
10月中旬开始,监测中心正在开展本年第四季度关城病害巡查工作。本项工作开始于2023年,监测主体主要是外城、内城、罗城及木结构建筑,每处遗产要素又列为毛细水、裂隙、表层风化、生物病害、渗水、界面风化、坍塌、构建缺失、油饰劣化等总计230处13类病害监测指标,全面详实地巡查记录了嘉峪关关城各遗产要素病害现状。
根据病害类型、光照条件等,科学划分五条巡查路线开展监测工作。主要采用定点拍摄方法,拍摄记录病害发育情况,填写监测记录,做好病害对比分析,留存病害影像资料,为后续监测工作打好基础。
为了方便记录和查询,我们对每处病害都进行了科学编号,编号信息包括病害类型、区域位置和病害序数等,列如:“毛细0028- 南闸门墩东侧、北侧”表示南闸门墩台东立面和北立面毛细病害,序列为毛细病害的第28处。
这项工作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据资料,今年监测中心计划整理全年监测数据资料,编写关城病害巡查监测报告,以便于直观辨识同一区域病害增减发育情况,并做出相应的科学预判。
来源:嘉峪关长城研究院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