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算力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众多机器人产品、大模型技术正加速布局,有望帮助解决更多康养、医疗问题。
“机器人的滑轮车底座就是一个本地化算力盒子,不仅能用于机器人,还能接入其他智能设备,可以说是属于家庭的微型智算中心。”博极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武说。在11月20日至21日于湖南长沙举办的2025世界计算大会上,该公司发布了最新情绪陪伴机器人“笑熵01”。
在博极生命科技展台上,“笑熵01”吸引了许多参会者的关注。(李恬名 摄)
“大模型终端化部署,拓展端侧计算万亿级市场新空间”是本届大会发布的全球计算创新成就之一。“笑熵01”正是博极生命科技通过大模型终端化部署打造的产品。这一机器人体形小巧但充满“智慧”,具有情绪识别、交流陪伴等功能。“传统低算力平台难以支持机器人进行快速交互,但我们现在采用国产华为昇腾架构,应答速度更快、成本更低,产品和用户数据也更安全可控。”冯武介绍。
老龄化趋势下,机器人一方面可应用于家庭,另一方面可以应用在医疗尤其是康复领域。
“算力的发展,有望让各种机器人深入生活场景。”湖南超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湘江说,“从本届大会可以感受到,具身智能等新技术进入越来越多新场景,公众参与度也在提高。”
这是超能机器人公司展示的“湘江1号”机器人。新华社记者苏晓洲 摄
长沙医疗资源丰富,且拥有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奠定的算力基础。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纷纷借助算力发展和人工智能技术,投向“AI+医疗”领域,逐步形成产业集群。
“自兴AI自主研发的医学影像AI平台,以及全新一代人工智能硬件赋能染色体核型分析,已经应用于全国300多家三甲医院。”自兴人工智能集团工作人员李曦晖在展台上说,公司研发团队由中南大学教授蔡自兴领衔,与国内多家科研及医疗机构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在大会专题活动“超算驱动科学研究新范式”上,湖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肯立介绍了胎儿超声大模型的实践。这一大模型的训练发挥了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的算力优势,整合多家医院数据。
“做一个产前超声检查要多个步骤,我们想依靠大模型技术一步完成,自动生成检查报告,希望未来在家中就能做检查,发现问题再去医院。”李肯立说。
策划:陈芳
统筹:席敏、郭宝江、苗夏阳
记者:常竣斐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