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亿元大单 量产是真需求吗?
创始人
2025-11-24 12:01:45
0

具身智能机器人在训练。 智源研究院供图

今年下半年以来,具身智能机器人行业连续宣布亿元级商业化大单,营造出一派乐观的落地前景。但也有从业者直言,看不懂一些订单背后的虚实。

智源研究院院长王仲远担心,机器人厂商的量产不是由真实需求驱动,而是由伪需求或者示范性验证的小需求形成。他在接受南都等媒体采访时表示,具身机器人创业公司应聚焦真实用户需求,把一个场景打磨透,打磨到可用。如果量产并非基于真实需求,当热度退去后,机器人的场景方就会因效果达不到预期而停止续购。此时有可能出现泡沫破裂,使具身智能行业陷入“暂时的低谷期”。

王仲远建议,政府层面应更多从政策上给予支持与引导,避免直接提需求,因为真正的需求始终来自企业和用户侧。

“具身机器人创造的场景价值是真实的吗?”

在11月20日的智源研究院“具身开放日”上,原力灵机创始人兼CEO唐文斌抛出诸多疑问:“这些订单它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真的(商业)闭环了吗?它创造的场景价值是真实的吗?”原力

灵机是一家成立于2025年3月的具身智能初创公司,11月中旬刚完成由阿里巴巴领投的数亿元A+轮融资。

尽管技术仍不成熟,但具身智能公司在今年纷纷发力商业化布局。这背后,既有投资人对创业公司“造血”能力或跑通商业闭环能力的考验压力,同时也源于机器人企业在真实场景中发现问题、迭代产品的现实需求。从应用场景来看,众多公司集中涌入工业和物流领域的搬运、分拣、安防,以及商用领域的导览、导购和文娱表演等方向。

机器人能力的有限性,也在李凯的预期之中。作为中国联通具身智能首席专家,李凯认为,人形机器人固然有很多不足,比如算法不成熟、模型规模有限、算力不足,但只要通过系统设计的手段,满足某个特定场景的需求,场景方就有意愿采购。此外,场景方还看重“全生命周期运营”,即机器人厂商需提供完善的售后保障。

困境

应用瓶颈

硬件的稳定性阻碍机器人

进入真实工业和家庭场景

作为软硬一体化的物理AI应用,具身智能机器人必须同时攻克硬件和软件两端的瓶颈。常见的硬件问题包括关节发热、关节扭矩密度低、电池能量密度低、端侧算力有限等。“硬件都还没有到真正量产可用阶段。”王仲远透露,智源研究院采购了10台某品牌的人形机器人,但一两个月内坏了五台。短时间内,这样的机器人只能处于科研状态。硬件的稳定性依然在阻碍机器人进入真实工业场景和家庭场景。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CTO唐剑把硬件难题称为“线性瓶颈”,也就是只要持续投入资金和人才,机器人硬件每年都有可能取得较大进步。不过,因时机器人创始人兼CEO蔡颖鹏指出,机器人的零部件迭代到一定阶段后,就会触碰到物理极限。如果底层的材料技术等无法突破,硬件瓶颈也很难攻克。

软件瓶颈,在唐剑看来属于“非线性的”:很难预测具身智能模型究竟何时能迎来ChatGPT时刻,可能短则两三年,长则十年之久。

数据短缺

“仿真并非否定真实数据”

数据质量优先于数据总量

具身智能模型“难产”的背后,数据短缺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业内为此爆发了至今仍在持续的真机数据与仿真数据路线之争。

智源研究院“具身开放日”上,自变量机器人创始人兼CEO王潜表示,外界对“数据规模”可能存在一些误解,第一反应往往是“大力出奇迹”。但单纯堆数据规模未必能带来理想结果,只有更高质量的数据才能实现突破。数据质量优先于数据总量,这也是为什么自变量公司坚持以物理世界真实数据为主的原因。

银河通用创始人兼CTO王鹤则针锋相对地回应称,诸如人形机器人的足式行走、跳舞,以及其他各种复杂的身体控制,全都是通过仿真器习得的。真实数据在这当中起到的作用,一是提取舞蹈等人类的行为形态,二是用于真实世界部署前的微调。

“仿真并非否定真实数据,而是这些丰富的物理交互可以从仿真开始。它能提供一个很好的基础控制器,使我们在真实世界里能把‘数据飞轮’转起来。”王鹤说,“这是合成数据的使命。”

成本高企

创业公司接到的订单量

难支撑高风险模型训练

与数据短缺相伴随的,是具身智能模型训练成本高企。王仲远受访时提到,对于很多创业公司来说,现阶段接到的订单量不足以支撑高风险的模型训练尝试。这正是这些企业愿意与智源研究院合作的原因之一。“甚至很多创业公司直接跟我们说,硬件我来造,具身机器人大脑靠你们。”作为非营利科研机构,智源研究院在今年发布了跨异构本体的具身大小脑协作框架RoboOS,以及跨异构本体的具身大脑RoboBrain。

面对通用具身智能模型前景的不确定性,王仲远认为,短期内,短期内外界不应对人形机器人的通用能力和泛化能力抱有过高期待。更现实可行的路径是,先用小的专用具身智能模型进行场景化落地,让机器人产业跑起来。在这一过程中,要把某个场景、某个任务做到99%以上的准确率,做到长时间运行不发热、硬件不频繁损坏,并逐步形成数据闭环。唯有如此,机器人公司才能先活下来。

“我跟(机器人公司)创始人经常聊的一句话是,先活下来,熬过可能出现的寒冬,才能迎来真正的具身智能未来。”王仲远说。

采写:南都记者 杨柳 发自北京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苹... 有不少朋友疑惑苹果iPhone 16 Pro和16 Pro Max有什么区别?该选择哪一款更好?各自...
2024年OPPO手机全攻略:... 手机已不仅仅是通讯工具,它更是我们记录生活、享受娱乐、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伙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O...
2025年值得入手的2款智能手...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手表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无论是健康监测、信息提醒,还是时尚搭配...
原创 2... 从去年华为用上了麒麟芯片开始,华为的市场份额就蹭蹭的往上涨,当时抢购的人特别多,一时间还买不到现货,...
第五轮学科评估对比:西安交大突...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提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的表现可圈可点,新晋的3个A+学科:机械工程、...
vivo手机5g开关在哪里打开 vivo手机5G开关的打开方式可能因手机型号、系统版本及运营商网络支持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总体来...
解决FaceTime无法使用的... FaceTime是苹果公司推出的一款视频通话应用,广泛应用于iPhone、iPad和Mac等设备上。...
steam官网无法访问?这个办... 对于广大游戏爱好者而言,Steam平台无疑是获取最新游戏资讯、购买游戏、与全球玩家互动的重要阵地。然...
原创 直... #热点周际赛# 随着科技的进步,儿童智能穿戴设备逐渐成为了家庭中的新宠。华为作为智能穿戴领域的领军者...
原创 麒... 为了普及原生鸿蒙(鸿蒙5.0),抢占更多的中端手机市场份额,华为nova系列今年开始计划一年两更,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