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宇宙里会“生孩子”的柱子吗?不是神话里的擎天柱,是飘在鹰状星云里的三尊巨型云柱,锈红色的轮廓戳在深蓝色的太空里,像极了被晚霞染透的戈壁石笋。说实话,刚点开韦伯望远镜传回来的图时,我盯着屏幕愣了半分钟——这哪是天体照片,分明是上帝握着颜料管泼出来的生命画卷。
1995年哈勃拍它的时候,我还在上小学,那时候的创生之柱是灰蒙蒙的,像蒙着一层磨砂玻璃,只能隐约看出个柱子形状。当时课本里说这是“恒星的摇篮”,我总觉得太抽象,不就是一团脏乎乎的云彩吗?直到这次韦伯的图发出来,才算真正把我敲懵了。
你看那些贴在柱壁上的小红点,不是镜头脏了,是刚“出生”没几十万年的恒星。几十万年,在宇宙里连婴儿期都算不上,咱们的太阳都50亿岁了,这么算下来,这些小红点就是宇宙里的小奶娃。韦伯的近红外相机真不是盖的,直接穿透了哈勃都穿不透的尘埃,把这些小奶娃一个个扒拉到我们眼前。
有意思的是,这些柱子看着结实,其实是虚的,全是冰冷的气体和尘埃凑起来的。就像咱们冬天呼出的白气,看着有型,一戳就散。可偏偏就是这些松散的东西,能捏出恒星这种大火球。我小时候玩泥巴捏小人,总捏不圆就发脾气,现在想想,宇宙才是最耐心的捏泥高手,对着一团云慢慢揉,揉个几百万年就揉出个发光发热的太阳。
柱子边缘那些像熔岩流淌的纹路,你别以为是岩浆,是年轻恒星喷出来的超音速喷流。相当于小婴儿刚生下来就挥拳头,力气大到能把周围的气体撞出波纹。上次看天文爱好者解读,说这些喷流速度能到每秒几百公里,比咱们的火箭快多了。你说这宇宙怪不怪,新生的东西反而最有冲劲。
对了,这些柱子其实早就“死”了。哦不对,刚才说错了,不是死了,是咱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其实是它6500年前的模样。光从那里飞到地球要6500年,也就是说,当这些光出发的时候,咱们的祖先还在玩磨制石器呢。说不定现在的创生之柱已经塌了,变成了一片新的星云,可它的“遗照”才刚传到咱们眼里。
英国天文学家之前在柱子里发现了磁场,像一根根看不见的绳子,把松散的气体捆在一起,不然这些云早就被宇宙风吹散了。这让我想起老家晒腊肉,用绳子捆紧了才不会散架,宇宙居然也懂这个道理。那些磁场弱到不行,比咱们手机的磁场还弱,却能撑起几光年高的柱子,真的,真的太不可思议了。
有个天文摄影的朋友,前段时间熬夜合成过创生之柱的图,原始数据全是黑白的,要一点点用软件上色。他说红色是氢原子发光,蓝色是恒星的辐射,那些深浅不一的纹路,都是宇宙留下的指纹。我看他合成的图看入了神,突然就想,咱们的太阳是不是也从这样的柱子里钻出来的?50亿年前,是不是也有另一团云,慢慢揉出了一个照亮地球的火球。
韦伯望远镜这次算是立大功了,比哈勃看得清楚十倍不止。之前总有人说花几百亿造望远镜不值,我真觉得值。你想啊,不用出门就能看到6500光年外的风景,比任何旅游景点都震撼。那些说不值的人,大概是没见过这些红色的小太阳挤在云柱里的样子,像黑夜里点亮的一堆小灯笼。
柱子顶端那些最亮的红点,再过几百万年就会变成和太阳一样的恒星,说不定周围还会形成行星,运气好的话,某颗行星上还会有像我们一样的生命,抬头看着自己的“太阳”,琢磨它是从哪里来的。就像现在的我们,盯着创生之柱发呆一样。
我把这张图设成了手机壁纸,晚上加班的时候点开看,总觉得浑身有劲儿。你想啊,那么遥远的地方,有那么多新生的星星在发光,咱们这点烦心事算什么呢。宇宙那么大,连一团云都能变成恒星,咱们的日子也总能慢慢好起来的。
你盯着这张创生之柱的图会想什么?是觉得宇宙神奇,还是像我一样想起了小时候的泥巴?评论区说说呗,看看谁的联想更天马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