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夏丹 宁夏日报记者 马雨馨 通讯员 魏平) 东海之滨,距温州市苍南县168黄金海岸不远,一座座“海上大风车”随风旋转,“大风车”上三支超百米长的白色叶片划破海雾,正将股股海风转化为绿色电力。目前,像这样的高模量大型风力叶片,全球每两支就有一支用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玻璃纤维制造。
正在实验室做实验的中国巨石玻璃研究中心副主任章林,指着面前最新的实验报告说:“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鼓励企业走科技自立自强之路,作为企业一线研发人员,我们感触太深了。这条高模量玻纤自立自强的路,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已经跋涉了十多年,且还在持续跋涉中。”
章林告诉记者,风力叶片越长,发电效率越高,但由于其工作环境复杂恶劣,叶片越长对材料刚度要求也越高。因此,模量高、抗疲劳性强的玻纤,成为全球超大型风力叶片的必选项。如今,国内风机整机厂商的旗舰机型,以及国际风电巨头的海上风电项目,都广泛采用“巨石造”。
十多年前,情况大不一样:2008年前后,全球风电进入高速发展期,但国内高模量的风电叶片玻纤材料基本依赖进口。面对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巨石下定决心启动高模量玻纤技术攻关。前后六年,历经上千次大小试验,最终在2014年推出模量超90GPa并实现大规模量产的E7玻璃纤维,追平国际同行。之后,巨石E8、E9玻纤相继问世。十余年间三次迭代,中国巨石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我们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巨石玻璃纤维研究院副院长顾桂江说,实现超高模量后,当前风力叶片可回收利用呼声越来越高。中国巨石已联合产业链企业,进行可回收的风力叶片的技术攻关,努力为全球风电行业绿色转型作出贡献。
据介绍,中国巨石正紧紧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着手进行一系列战略布局。“十五五”期间,该企业将在桐乡总部打造一个集成创新中心,包括聚焦基础研究的实验室和特种电子玻纤研发、复合材料研发等新战略方向的实验室,正式启动从0到1的基础研究攻关,进行更多从1到100的产业研究,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