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最新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新质生产力持续培育壮大。创新产业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6%,延续较快增长。其中,高技术服务业、高技术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行动加快落地,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无人机制造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2.5%、41.7%和38.4%。
工信部启动创建国家新兴产业发展示范基地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印发通知,启动国家新兴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并提出到2035年,创建100个左右园区类国家新兴产业发展示范基地、1000个左右企业类国家新兴产业发展示范基地。
《国家新兴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工作方案》明确,示范基地创建将面向2035年和“十五五”时期国家发展战略,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高端装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低空装备、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重点领域。
河北累计争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56家
截至目前,河北省已累计争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56家,成为推动全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通过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河北已评价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96万家,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014家,形成了结构合理、活力充沛的优质企业梯队。2024年,其资产总额同比增长4.49%,七成以上实现营业收入平稳增长,户均研发强度达5.65%,户均拥有Ⅰ类知识产权17件。此外,全省已有16家“小巨人”企业在主板上市,资本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
北京加快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技术的推广应用
11月25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六部门印发《北京市促进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其中提出,加快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技术的推广应用。鼓励医疗机构参考已有人工智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将新型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技术纳入使用。针对国家立项指南目前尚无法兼容的创新项目,在确保临床效果的基础上,支持医疗机构以“附条件新增”方式立项试行。遴选人工智能辅助诊疗产品推广应用项目,按照不超过工程投资的30%给予支持,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
黑龙江:力争到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600万千瓦以上
近日,黑龙江省正式印发《黑龙江省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实施方案(2025-2027年)》。《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将实现规模化建设,源网荷侧多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发展模式从“单兵作战”向“集成应用”转变,市场机制与商业模式基本健全。届时,新型储能对新能源消纳的支撑作用初步显现,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大幅提升,力争全省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600万千瓦以上。在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方面,《实施方案》明确四大重点方向。
成都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据悉,成都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提出到今年年底,5个试点行业要完成360家以上试点企业数字化改造的目标。数字化咨询诊断投入补助方面,成都对试点企业自主选择遴选出的数字化服务商所开展数字化转型咨询诊断服务的支出费用进行补贴。支持试点企业在试点期内开展数字化改造,数字化改造投入包括企业在数字化改造中购买相关软件、云服务及传感器、网关等必要的数据采集传输设备,以及相应的数字化服务支出等。
上海加速脑机接口等重点领域和产品转化上市
11月24日,上海印发《上海市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提升服务能级。聚焦细胞与基因治疗、罕见病、儿童用药、高质量首仿药、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医用机器人、脑机接口、粒子治疗设备、创新中医诊疗设备等重点领域和产品,建立在研重点品种服务清单,在临床试验、注册上市、检查检验、生产许可等环节跨前指导。
中国首个规模化专用光量子计算机制造工厂落地深圳南山
11月24日,我国首个规模化专用光量子计算机制造工厂在深圳南山智城落成投产,填补了全球光量子计算设备规模化生产的空白。该工厂由北京玻色量子科技有限公司自建,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集研发、制造、测试于一体,划分为万级洁净生产区和综合配套支持区两大功能板块,具备年产数十台专用光量子计算机的能力,填补了全球该领域规模化制造空白。此次落地不仅意味着量子计算机从“艺术品”走向“工业品”,也为金融、医药、人工智能等行业提供可大规模部署的算力基础设施,助力深圳南山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