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本想当医生,但被告知拿不了手术刀。听了今天的讲座,我有了新的梦想——我想成为像张娅教授那样的人,把人工智能和医学结合起来,挽救更多人的生命。”11月24日,澳门科学馆“追星就追科学家”AI科普大讲堂现场,澳门高美士中葡中学的杜同学对记者如是说。这场讲座吸引了澳门超过260位科技及教育界代表、公众、20多个澳门中学的同学参与。
同日,由澳门科学馆与科大讯飞合作建设的AI科普主题展厅——位于13号展厅数据科学厅内的系列AI科普展品正式向公众开放。自今年6月澳门启动“人工智能全社会通识教育行动”以来,澳门科学馆已服务超18000人次——在68.8万人口的澳门,这相当于每38个澳门人中就有1人体验过AI通识教育,“人工智能全社会通识教育行动”的目标是要实现“AI时代,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追星就追科学家”:
将AI科普从学校课堂延伸到社会场景
“在这个‘追星’已成为青少年常见文化现象的时代,我们想给大家多一个选择。”科大讯飞科普研究院院长包明明说:“去看看那些在实验室、在研究场里默默耕耘的科学家,他们用一生的好奇心探索未知,用坚持推动科技进步,用智慧改变世界——这些精神,值得被看见,也值得被喜欢。”
包明明表示,科大讯飞科普研究院坚持以“依托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持续创造科普精品”为使命,致力于把复杂的前沿科技转化为更生动、更易理解的科普内容。她说,“澳门特区政府把人工智能纳入非高等教育基本学力要求,这更加坚定了我们要把AI科普从学校课堂延伸到更广泛社会场景的决心。”
据了解,“追星就追科学家”活动由科大讯飞2018年发起,核心理念是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三颗种子:科技的种子、奋斗的种子、快乐的种子。至今,该公益活动已邀请16位科学领域的杰出学者,走进全国各地校园,累计开展23场生动的科普讲座,面对面触达逾2万名青少年。
每一个人都可以平等“玩AI”
AI科普主题展厅内,一系列最新的AI科普展品正式亮相。展品包括声控俄罗斯方块、星火大模型、脑力评测等多个互动项目,体现了“前沿主题故事化、互动体验个性化、科技资源科普化”的理念。
同学们对讯飞星火大模型的AI文本生成、图像生成能力充满好奇。来自澳门高美士中葡中学的缪同学体验完“AI绘梦坊”后表示:“我只提了一些关键字,它就能生成非常美丽、流畅的照片,让我感受到科技的强大。”
包明明透露,这套在澳门科学馆落地的科普展品系列,将延展到更多城市的巡展活动中,让全国更多青少年拥有同样优质的科技体验。此外,据悉,自2019年以来,科大讯飞的“AI+教育”解决方案已经陆续为澳门濠江中学、培正中学等40所学校提供人工智能智慧教育解决方案。
用AI破解罕见病诊断难题:
让尾部疾病不再被忽视
在讲座现场,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医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娅教授以《从算法到关怀——AI如何改变医学与罕见病诊断》为主题分享了她的研究实践。她指出,医学界长期存在一个被忽略的结构性难题:大量医疗数据集中在少数常见病上,而数量庞大的罕见病却数据匮乏,这使得诊断难度远高于传统认知。
张娅表示,团队正从两个方向突破这一瓶颈。第一,是通过知识增强的方式把医学知识体系注入模型,让罕见病与常见病在知识维度上“被平等看见”,从根源上缓解尾部任务的数据稀缺问题。第二,是构建临床虚拟模型,生成“虚拟病人”补全真实世界难以获得的病例,但所有生成数据都必须经过严格的事实校验与质量控制,避免偏差在循环训练中被放大。
与此同时,她强调,医学中的人工智能必须做到推理链透明、证据可追溯。只有让医生清楚看到 AI 的推理路径、参考文献与判断依据,AI 才能真正建立起专业信任。张娅表示:“AI不是为了取代医生,而是为了把医生从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人类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新的医学难题之中。”
在她看来,AI参与罕见病诊断,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对每一个被疾病困住的家庭的温柔托举——“当知识、算法和关怀汇聚在一起,AI 能成为人类守护生命的另一种方式。”
“科学家比明星更酷”:
青少年的共同选择
体验完展品、听完讲座,同学们对未来有了更具“体感”的AI梦想。
“我本来就有向人工智能方向学习的梦想,未来大学专业也打算在这方面学习。”圣若瑟教区中学第六校的麦同学说,“刚才看到医疗都能和人工智能交叉应用,未来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科能跟人工智能相互交叉发展,能够有更多的帮助。”
高美士中葡中学的缪同学说:“我未来也想从事人工智能行业,继续去开发、开拓,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让人工智能应用的范围更广。”
当被问及“科学家与明星谁更酷”时,不少同学都不约而同选择了科学家。
“科学家制作出来的AI能够更加有实质性地帮助到我们。虽然说两者都很酷,但我还是觉得科学家能帮助到我们更多。”
“科学家是开拓我们科技先河的人,因为有他们为我们开辟前路,所以我们才能享受到这种便利。”
问答环节,同学们提问踊跃。有学生关注小医院算力不足问题,张娅指出:“AI赋能的核心是同质化——让小医院医生通过AI支持达到大医院医生的水平,从而更均匀地分布医疗资源。”
有学生追问数据生成会否产生偏差,张娅肯定了这一担忧:“如果生成是不受控的,确实有可能导致数据质量越来越差。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生成数据时,要去做事实性的校验。”
从6岁到60岁:
AI时代不让任何人掉队
科学馆通过开设AI科普教育课程、举办AI大讲堂,与多个政府部门合办“父亲节有AI嘉年华”“智慧教育夏令营”“智慧行动辅具设计比赛”,并联同本澳社团及企业举办多场“银龄智慧,科技相伴”长者科普活动。
穆欣欣强调:“澳门科学馆将继续围绕‘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核心原则,让每一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空间,成为AI时代的参与者、受益者与共建者”,她表示,澳门科学馆将继续致力实现“AI时代不让任何人掉队”的愿景。
从18000人次到更多人,从数据科学厅到每个街坊中心,从一场讲座到一种氛围——AI通识教育在澳门的实践表明,科技向善不是贴在墙上的标语,而是一个个真实的改变:当算法拥有关怀,当科技走进人群,每个人都有机会站在AI的肩膀上成为更好的自己。
(注:此文属于央广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