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一个透明薄片,市场价值竟然高达几万块?这是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先进半导体研究院的代表性成果之一——氧化镓晶圆。
“目前,我们成功制备出2英寸、4英寸、6英寸晶圆级氧化镓单晶衬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它具备更低的导通电阻、更高的击穿电场强度等特性,在轨道交通、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高功率电子器件高需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金竹研究员介绍。
这块小小薄片的背后,是一家成立不到3年、市场估值却已达5亿的科技型企业——杭州镓仁半导体有限公司,这家企业也是科创中心首批自主孵育的科学公司。
“我一直坚信,科技成果只有走出实验室,进入工厂,走向市场,才能真正转化为生产力。”科创中心先进半导体研究院教授、杭州镓仁半导体有限公司创始人张辉说。就这样,团队在短短三年时间内,打通了前沿科学研究、颠覆性技术攻关和成果产业化的全链条,现如今,已经能够持续为我国电力电子等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不同于传统高校,在科创中心这样的新型研发机构,我们可以打破体制机制束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更灵活的机制,高效整合政产学研资源,使转化更加顺畅、高效。”张辉说。
在科创中心首席科学家杨德仁院士看来,科创中心一直走在研发体制改革上的前列,“既是同城的新型大学校区,又是开放科技园区,同时还是科技创新‘特区’。我们融合各种体制机制的特色,从这个角度来说,科创中心倒像个‘四不像’。”
正是因为“四不像”的体制向“新”力,在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赛道上,科创中心优势更加凸显。
“这款太阳能手机壳内置锂聚合物电池与薄膜太阳能板,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电池中增加续航,做到手机‘永不关机’。”在今年的第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上,科创中心信息与功能材料研究院陈红征教授向现场观众介绍科创中心与广州追光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实验室里产出的最新科研成果。
如何让太阳能板更柔性、更轻薄、更好地贴合手机?如何进一步降低材料制备成本?怎么解决环保问题?
每周二一早,来自企业和科创中心两方的技术骨干都会开展一次“联合会诊”,双方也总能从材料使用及工艺改进等方面碰撞出一系列建设性意见建议。
企业出题、科研答题,已成为科创中心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科创中心先后与传化集团、舜宇集团、凯尔达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成立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院等联合创新载体37家,全面助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双向奔赴。
成立四年多来,该科创中心通过推行新机制、搭建新平台,研发新技术、布局新赛道,积极布局涵盖了“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创新平台+2个学院+6个研究院以及N个创新工坊”的战略平台,让各类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不断释放澎湃牵引力。截至目前,科创中心已成立各类科学公司近40家,创始团队个个顶着科学家的脑袋,长着企业家的腿,发论文、拿项目不再是科研终点,跑市场、找需求、卖技术成为他们绩效考评的“金标准”。
来源 | 科技金融时报(通讯员 柯溢能 记者 李伟民)
编辑 | 王姝 校读 | 赵琦
责编 | 江英华 监制 | 尤成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