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升广州和深圳机场国际枢纽竞争力”以及 “智关强国”行动关于全力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实施的相关部署,深圳海关将推进深圳空港 “智慧物流”改革作为“智关强国”行动年度重点任务,创新空港海关监管货物管控手段,优化空港货站物流模式,实现空港物流信息化、智能化监管及高效顺畅运行,助力深圳国际航空枢纽建设。
近日,随着一班满载货物的顺丰航空全货机起飞离港,深圳“空港智慧物流改革项目”正式启动。 深圳机场深畅国际货站成为国内首个实现“智慧化、远程化”监管模式的国际货站,自项目试运行以来, 单位面积出港处理能力提升53%,进港处理能力提升78%。
1
强化顺势监管,首创新型空港物流模式
整合多模式业务流程
按照“前置理货、智能分流、顺势监管”理念,深圳海关重构空港物流流程,改变原有空港传统货到申报模式, 以货物提前申报为基础,将货到报关、转关等各类业务整合到统一流程,在卡口一次性实现智能分流,将海关查验嵌入场站作业流程,通过流程前置后移,大幅提升空港进出口货物流转效率。
优化空港出口货物监管模式
优化空港进口货物监管模式
推进空港进口货物物流“分区运行、智能分流、顺势监管”,空港进口库区内设置智能分流装置,进口货物在前置区域理货后,在待放行区域应用RFID定位设备实现精准定位管控,通过分流卡口实现中控与非中控货物的分流运行。流程调整后,进、出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21.9小时、0.3小时, 比全国航空运输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加快了41.8%、45.6%,真正实现了物畅其流。
2
强化集约监管,探索“集约化”管理方案
查验场地集约化
通过应用新型安全智能锁、多式联运物流管控平台,在确保货物中途运输安全的前提下,将机场多国际货站货物统一调拨至海关集中查验场查验。
监管场地集约化
通过查验场地的聚焦,实现监管人员集约使用,在不增加人力的情况下保障机场集团新设场地通关业务顺畅运行。
实货监管集约化
按照“前置理货、卡口分流、放行提货”方案规划设计场站内物流流向,解决不同物流状态货物在库内并存的历史遗留问题。深圳机场新建深畅国际货站经过上述方案“集约化”改造后,其年设计进出口货物保障能力由预计的11万吨/年 提升至15.6万吨/年,增长超41%,释放监管人力超20人。
3
强化智能监管,搭建智能化信息平台机动车
检验标志电子化
加强智能互通
接入深畅国际货站相关进出境货机数据、作业系统及库区定位系统全程物流数据,整合海关通关、卡口等业务系统数据,实现进出境货机及货物物流信息一体联动显示,以“数据流、轨迹流、视频流”信息实现物流全流程节点监控。
加强智能预警
设置智能预警指标,实现进出境货机及货物物流异常的精准管控及自动预警,提升监管作业智能化水平,保障空运物流高效顺畅。
加强智能管控
提供智能平台与深畅国际货站设备数据交互途径,探索应用AGV物流机器人、RFID精准定位、新型安全智能锁、机检查验等,通过“机器代人”无人化作业创新空港海关监管货物管控手段;同时应用数字孪生技术绘制 3D地图,通过平台远程查看进口库区各区域货物堆存、摆放情况及货物具体信息,实现进口库区货物可视化监控。依托该平台实现对空港进出口货物物流全程管控、进出口货物数据全程记录、货物运行轨迹全程留痕、货物在库流转实时查看、进出口货物异常情况实时预警等。
4
强化协同监管,提升空港物流服务能级
协同打造平台
打造和完善高效率的航空货运信息平台,拓展空港口岸与国际相关航空口岸数据互联互通,推动打造国际区域性航空物流的信息交换枢纽。
协同优化服务功能
对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深化推进空港口岸贸易单一窗口服务功能由口岸通关向口岸物流、贸易服务等全链条拓展,实现全流程作业无纸化。
协同优化通关模式
探索进港货物“货站直提”试点,加快冷链生鲜物资“绿色通道”服务,满足企业对通关物流时效和特殊商品安全运输“零延时”迫切要求;结合机场国际货运航线通达情况、特色产业“出海”运力保障等,吸引境外航空公司增加运力投放,完善航空口岸通关“24小时服务”制度。今年以来,深圳海关拓展与布达佩斯、利雅得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贸往来通道, 累计新开及加密 12条国际货运航线,国际及地区货运航线通航点达到 38个。
下一步,深圳海关将深入实施“智关强国”行动,以更大的力度、更优的服务,全力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继续深化“海空港畅流计划”“离港确认”等一系列改革项目,打造全方位立体化多式联运物流网络,在解决通关堵点、优化运输监管、提升物流质效等方面持续创新,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提供“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