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提交学位论文、研究者向学术刊物投稿,都知道有个“查重”门槛,要和已公开发表的文献做比对,要求文字重复率控制在一定比例之内,否则就要亮“红灯”。这个制度设计建立在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基础上,初衷和本意是减少知识、信息、话语的雷同,形成写作的原创、创新导向,突出文章的特色、个性,提高论文的知识信息含量、思想理论贡献度。虽然对“重复”的认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把判定权完全交给人工智能,不能机械地划线,但笔者还是基本认同这一规则和程序的。
这里不是讨论“查重”的是非得失,而是从“查重”联想到改文风。 我认为改文风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非学位论文、非学术论文的书籍、文章等文字成果,要让人爱看爱读、开卷有益,也应该在观点正确、表达准确的前提下,尽量增强新鲜感、提高信息量、体现独创性、增加创新度、突出个性化。这种风格的文字,可以更引人注目,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可以说,文风要改进,“降重”不可少。
一些文章的重复率高,是由于作者没下功夫思考,研究不到位,讲不出什么自己的话来,于是便利的办法就是“拿来主义”。
文字是思想的外衣。 改文风,说到底就是要解决如何使文章更精准、更贴切、更生动地表达作者思想的问题。从“降重”的角度改文风,一是既要吸收借鉴他人已有的成果,更要加强自己的深入研究,这样才能说出新话、说出自己的话来。二是在话语的规范上既要保持精准不走样,也要融会贯通求新解。一个思想观点可以有多种表述方式,融入作者独到理解的话语应是我们提倡的文风。
作者:颜晓峰,系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编辑:徐梦
上一篇:湖北首个人形机器人年底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