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闫雯雯 实习生 李思懿
10月25日,2024四川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暨第一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发布大会在成都举行。
多种人工智能产品亮相
活动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原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徐宗本,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华为智能云AI领域首席科学家、华为终端BG首席科学家田奇等院士专家、产业大咖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创新发展趋势。还发布了成都市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能力清单和成果清单、成都市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及供需清单等多项成果,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创新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促成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与多家重点孵化企业签约,进一步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合作。
机器狗亮相
助力成都人工智能产业“加速跑”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当下,成都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人工智能“一号创新工程”,将人工智能纳入全市产业建圈强链行动的重点产业链之一,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面促进人工智能创新技术催化、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企业孵化、创新生态优化,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全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80亿元,近3年年均增长超过40%,人工智能企业达到95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63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71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2家。在人工智能+细分赛道上,大模型、人形机器人、数字人、AI绘画、AI音乐多点开花,涌现越来越多的原创成果和科技企业。
活动上,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王旭发布了成都市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能力清单和成果清单。
“此次发布只是我们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过程中的一朵‘浪花’,随着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参与,必将形成人工智能发展蓬勃气象的大海。”王旭介绍,下一步,成都市科技局还将发布10个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支持30个重点创新产品研制项目,完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场景牵引、科技金融、创新人才等服务及要素环境,“让我们共同营造卓越创新生态,成就每一个‘智创’梦想”。
大会会场
共探技术发展新趋势
现场,来自产学研一线的专家学者、产业大咖进行了主题分享。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原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徐宗本,重点分享了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模式探索与实践。徐宗本认为:“生成式AI(大模型)有望能产生百倍级以上的效率提升,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他强调,大模型赋能模式是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变革必须解决的问题,并介绍了“大模型驱动专有知识库构建模式”“分诊式大小模型协同模式”“数字经济的双移动平台模式”三个实现大模型商业化的模式。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华为智能云AI领域首席科学家、华为终端BG首席科学家田奇介绍了其团队使用稀疏数据重建3D\4D内容方面的一系列工作,并通过多个案例展示了技术成果。据了解,田奇团队能够从少量图片中恢复三维资产,在视频生成和场景重建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田奇认为,3DGS使3D\4D内容创作变得简单,让每个人都能用平价的设备实现自己的创意,“生成和重建模型的边界越来越小,且发展螺旋式上升,值得大家进行更多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