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同事”变成了机器人,你会是怎样的感受?
近日,在宁波前湾新区,吉利旗下极氪5G智慧工厂里,一个身高135厘米、通体银色的优必选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 Lite,成为了这里的“新员工”。
2024年被称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据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发布的报告预测,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7.6亿元,2030年有望成长为千亿级市场。国际机器人协会预测,2021年至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71%。
8月底,在北京举办的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有27款来自国内外的整机人形机器人亮相,展现出了产业未来蓬勃发展的趋势。如今,人形机器人“进化”到了什么程度?人形机器人离真正走进我们的生活还有多远?
我的工友是机器人
经过连续21天的“实训”后,Walker S Lite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测试,日前回到位于北京的优必选人形机器人总部,做进一步“进化”。
此次“实训”是由优必选、吉利和天奇股份三方整合各自资源优势,共同推动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及零部件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打造创新示范应用的一次尝试。
回想起Walker S Lite的“工作表现”,吉利汽车ME中心创新技术部负责人徐俊说:“由AI加持的人形机器人具备多模态感知和自主决策能力,面对复杂多变工作环境时将更具优势,在智能制造领域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尽管Walker S Lite在极氪5G智慧工厂只是在CTU(小件自动化立体库)入库上料工位,协同人们执行搬运任务,但对于一个人形机器人来说,却是满满的技术含量。
徐俊说,Walker S Lite执行任务时,需要结合语义VSLAM导航、端到端模仿学习、视觉精准识别、全身精细运动控制等技术,在不同栈板和流水线上自主导航,能稳定行走并负重15公斤的箱子,与AGV(自动导向车)协同作业完成任务。
这让Walker S Lite成为国内首次全流程执行和对外展示料箱搬运任务的人形机器人,其作业完成度和执行难度处于业内前列。
工厂里出现了直立行走的机器人,还能跟人一起工作,许多工人对这个新“工友”很感兴趣,专门跑过来看一看,好奇它是怎么工作的。“工人们并不担心这个新‘工友’会抢他们的工作,而是很期待和它一起干活。”徐俊说。
只是简单的搬运工作,为什么要用人形机器人,而不用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体形较大,只能根据程序设定完成固定的工作,而且对来料状态的要求精度较高。比如安装玻璃,就要求位置固定,一旦位置有变差,工业机器人就无法完成工作。”徐俊说,“一辆汽车的装配有上千道工序,工业机器人无法完成全部的工序。”
而人形机器人就不同了,它可以模仿人的动作。最重要的,它可以通过AI学习,掌握各种技能。它比人更大的优势在于,每个工人都需要单独学习,而人形机器人只要学习一次,技能就可以复制给所有的机器人。
“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要建设黑灯工厂,实现完全自动化生产。”徐俊说。
优必选透露,该公司已经与汽车企业东风柳汽、吉利汽车等,3C企业富士康、物流企业顺丰达成合作,构建人形机器人应用生态。
成为“家庭成员”还需多久
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由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开发研制的新款人形机器人“领航者2号NAVIAI”首发,该机器人被称为首个具有精确作业能力的人形机器人。
领航者2号NAVIAI按照人的尺寸和比例进行设计,身高达1.65米,体重60千克,具有41个自由度,单臂负载超5千克,操作精度小于0.1毫米,最快行走速度超过6千米/小时,单臂末端最大速度1米/秒。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相较于领航者1号,新一代的领航者2号NAVIAI实现了三大技术升级:外观更类人、硬件更可靠、操作更智能。“领航者2号NAVIAI具备同人类似的灵活运动能力,能够稳定行走和进行灵活操作。”
记者在视频演示中看到,除了可以在工业制造的高精装配、巡逻等场景应用外,领航者2号NAVIAI更多面向个人和家庭的护理陪伴与家庭教育的应用潜能。比如,在老年公寓中,人形机器人可以作为陪伴者,与老年人一起下象棋,缓解其孤独感,增加生活趣味和活力;也可以成为家庭或老年公寓的护理助手,为老人泡茶倒茶,照料生活。
该负责人介绍,在未来家庭生活里,领航者2号NAVIAI可以基于多模态能力和交互导航,感知孩子的情绪和问题的推理,进行自然交互的知识教育、陪伴聊天,形成一种新的人机亲密关系。视频中展示了孩子与领航者2号NAVIAI的友好互动,包括提问、传播知识、及时回应等。
这是否意味着人形机器人即将走进普通人的家庭,成为我们的“家庭成员”了?
“真正实现走进千家万户,会是一个比较长的周期。”该负责人说,相较于工厂,家庭的应用场景比较复杂,有大量不同的工序。“比如,人形机器人需要学会扫地、洗碗、照顾老人小孩,甚至连接监控,管理家庭安保,它的任务是很多元的,所以导致它的操作动作和需要理解的目标意图都比较复杂,这就要求人形机器人要具备一个比较强的AI能力。”
不过,人形机器人在家庭应用的探索已经开始。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与某品牌家电企业达成实质性合作,共同探索在智能厨房中应用人形机器人。
“比如,人形机器人可以从冰箱里自主拿取食物,并在指定位置进行烹饪。”该负责人透露,这一探索将在明年上半年看到成效。
商业化应用中国或先行
那么,人形机器人要想实现规模化应用,迎来产业大爆发,究竟还需要多久?
特斯拉旗下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一度被看做人形机器人的标杆。按照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此前的说法,特斯拉计划从2025年开始小批量生产人形机器人,其长远目标是每年生产1亿台机器人,占据市场份额的10%以上,预计未来人形机器人与人类的比例可能是2∶1。
“从1969年第一代人形机器人问世至今的55年来,没有任何时刻比今天更接近梦想成真,或许人形机器人的‘iPhone时刻’已经来临。”在浙江大学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机器人实验室主任熊蓉看来,近一两年行业的进化速度超过了以前许多年。
目前我国人形机器人发展,在全球处于什么水平?
徐俊认为,中国的AI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并不大,有的甚至比国外做得更好。同时,中国具备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巨大的工业应用需求,人形机器人的迭代速度、成本控制等方面都更具优势。
今年1月,工信部、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到,要打造标志性产品、做强未来高端装备。其中,人形机器人排在第一位。
“中国有大量与机器人相关公司,在人形机器人研发方面各有优势,多点开花。未来,中国人形机器人的迭代速度会非常快。”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