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广西环科院”)以“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为契机,创新开展系列生态科普活动,获多项国家级及自治区级科普奖项,为筑牢南方生态屏障注入科普力量。
科技赋能生态,成果惠及民生
在全国科技活动周广西活动中,广西环科院以“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创新活力”为主题,集中展示多项生态环境科技前沿成果。大气综合走航观测车、多功能无人船、碳普惠低碳科普平台等“黑科技”亮相,吸引公众驻足体验。其中,走航观测车可实时监测PM10、挥发性有机物,助力精准溯源污染;无人船实现河道排污智能巡查,累计排查水域超200公里;“桂绿碳”碳普惠平台通过积分激励用户践行低碳生活,累计减碳800吨。活动现场还设置互动问答,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生动展现科技支撑污染防治攻坚的成效。
图为全国科技活动周广西活动现场。广西环科院 供图
守护多样生命,共绘生态画卷
结合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广西环科院在举办主题科普活动,通过展板、纪念品及互动游戏,向公众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东盟国家青年代表参与“水写书法”“摄影打卡”等环节,在趣味互动中深化生态共识。此外,该院党委走进南宁市琅西小学,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进校园”宣讲活动,以布氏鲸、白头叶猴等广西特有物种为切入点,通过问答、案例讲解激发学生保护热情。
图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科普互动宣传活动现场。广西环科院 供图
低碳研学实践,培育绿色新生代
广西环科院创新推出青少年生态研学品牌。30余名小学生走进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探索植物固碳奥秘;39名儿童在高峰森林公园参与“童梦绘生态”活动,乘坐低碳观光车、观看球幕电影《显微镜下的动植物》,沉浸式学习生态保护与绿色施工理念。系列活动累计覆盖近千名青少年,带动家庭年均减碳1.2吨。
广西环科院 供图
科技下乡兴农,助力乡村振兴
在全国科普日期间,广西环科院联合广西环境科学学会到南宁金陵镇乐勇村,开设“生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讲堂。广西农科院专家现场指导科学种植技术,推广秸秆还田、有机施肥等低碳农业模式,通过“桂绿碳”碳普惠小程序平台,惠及200余农户,预计年均户均减碳0.5吨。活动获评“2024年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成为科技兴农的典范。
开放实验室,揭秘环保科技
广西环科院向青秀区80余名小学教师开放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实验室、大气PM2.5观测站等科研平台。教师们近距离观摩高精度仪器操作,学习PM2.5监测、环境样本分析等技术,并通过专题讲座了解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活动强化教育工作者在生态传播中的纽带作用,助力“美丽广西”建设。
未来,广西环科院将继续创新科普形式,丰富科普内容,为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广西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周子伦 鄢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