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3月12日,国家医保局发布《神经系统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首次将脑机接口技术设立为独立收费项目。脑机接口医疗收费将有据可依,有助于让患者及时用上这项前沿技术。
脑机接口技术通过采集脑电信号实现人机交互,可帮助瘫痪患者控制设备、失语者“说话”等。根据技术路径不同,脑机接口分为非侵入式、侵入式两类。其中,非侵入式无需开颅,通过头皮传感器采集信号,安全性高、成本低,已进入临床应用调试阶段。
而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需要进行开颅手术,但获取信号的质量水平更高,操作也更复杂、手术风险更大。多家国内企业的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在康复、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等治疗领域均有试用。
尽管脑机接口技术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研发和应用潜力巨大。此次指南首次设立了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侵入式脑机接口取出费、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等多个收费项目。这意味着,一旦脑机接口技术成熟,快速进入临床应用的收费路径已经铺好,有望尽快帮助瘫痪者行走、失语者“说话”、盲人“复明”。
国家医保局表示,指南充分体现了我国支持脑机接口等新技术发展的理念,也对技术价值高、风险程度大的治疗分别设置“常规”和“复杂”项目,更加准确地反映技术难度和劳务价值。指南的发布将推动更多神经科学领域的创新技术惠及患者,并助力新技术加快成果转化。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