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张店区 围绕推进“数字编办”建设, 聚焦数字赋能、智慧管理,突出系统集成、实用高效、安全可靠,依托机构编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构建起覆盖全业务、贯穿全流程的数字化支撑体系,全面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数字化、数智化、数治化水平。
一、创新“数智+服务”模式,发挥数字“咨询师”作用。一是完善核心数据库,提升数据准确度。依托实名制系统,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实名制数据库,涵盖80余项机构人员信息,确保要素齐全、信息准确、即时可查。以机构编制统计工作为抓手,核实信息数据,杜绝数据缺项、错项等问题,实现机构清、编制清、领导职数清、实有人员清。二是重塑业务流程,提升数据覆盖度。规范招聘录用、调任转任、退休减编等6类业务事项办理流程,启用电子印章,全面推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备案全流程网上办理,已增减6600余人次,实现实名制管理全覆盖与业务办理“不见面”。三是强化部门联动,提升数据使用度。构建机构编制人员经费管理协作机制,组织、编办、财政、人社4部门联动协作,推进用编进人、职务变动、工资调整等多项业务有机衔接,通过部门间数据比对,核准校正相关信息,确保数据一致、实时同步。
二、创新“数智+决策”模式,发挥数字“精算师”作用。一是厘清存量数据。充分利用实名制系统的数据查询、统计报表等功能,建立机构编制实名制台账,及时掌握全区超空编、领导职数空缺、年度退休人数等情况,做好数据分析比对,为改革决策、高效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二是科学用编进人。围绕人员年龄分布、性别比例、学历层次和空编分布等,综合分析人员结构、岗位匹配度和总量变化趋势,研究提出年度用编进人计划分配方案。在教育卫生领域聚焦破解高层次人才短缺问题,有针对性保障用编需求;在重点领域筛选关键指标,结合行业领域发展趋势推演编制配备“最优解”。三是有效挖潜拓源。建立多维度数据分析模式,对全区事业编制在各层级、各领域的分布情况和资源配置现状进行分析,深挖常态化空编及可用空间,建立事业编制周转池,有效解决“有编不用”、“无编可用”的结构性缺编问题。
三、创新“数智+监管”模式,发挥数字“精算师”作用。一是坚持源头管控。发挥实名制系统风险监测预警作用,重点监测机构设置、编制职数使用、人员调整等机构编制事项办理关键环节,及时预警超编进人等异常情况,将机构编制违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推动机构编制问题“事后整改”向“事前预防”转变。二是创新检查机制。将实名制管理与监督检查工作深度融合,建立“实名制+督查”工作机制,线上线下双向联动,通过数据监测,对内协调、对外督办,推动机构编制事项有效落实。累计核查更新实名制信息1万余条,客观反映各单位编制管理现状,为督查提供精准依据。三是坚持评估管理。常态化开展部门单位履职评估,运用数据分析体系,精准化分析各部门单位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系统化分析社会效益,结构化分析人员效益,客观评判履职情况,优化调整职能职责,有效提升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