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思录:陆天然/文
在科技飞速迭代的当下,AI携着雷霆万钧之势,全方位重塑着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模式。那句“人类与AI全面大战的第一枪已经打响”,虽稍显夸张,却也精准地道出AI给众多行业带来的颠覆性冲击,一个满是无限可能与变数的崭新时代,已在我们眼前轰然开启,这也不禁让我们思考:面对AI,我们该恐惧还是拥抱?
医疗行业,作为关乎人类生命健康的关键领域,首当其冲地成为AI变革的前沿阵地。以往,医生诊断病情往往需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如今,AI的强势介入,正迅速改写着医疗领域的游戏规则。就拿脑卒中急救来说,患者刚完成检查,几分钟后,医生便能在电脑上查看到“AI医生”的诊断结果,比以往真人看片能快30分钟左右,大大提高了救治效率。要是取栓时间提前半小时,患者的健康生活时间会平均延长4个月。
在北京市宏志中学的学生心理驿站,有两个不需要预约的心语小屋,里面的AI大模型学习了近40万篇心理学期刊文献,和来自医院、专业机构的100万个心理辅导对话案例,帮助学生大胆说出心里话,也帮助心理教师通过学生与AI的互动测试,动态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
公务员群体,同样未能在AI的强劲浪潮下独善其身。深圳龙岗启用AI公务员,一天能处理1.2万宗行政审批事务,效率是真人公务员的数百倍之多。南京玄武推出的AI科长,更是能在短短半小时内,完成过去老百姓需准备大量繁杂材料、历经漫长流程才能办结的审批手续。这些高效的AI政务应用,极大提升了政务处理的速度与效能,却也让不少公务员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职业发展路径,陷入对未来的深深思索。
面对AI的迅猛崛起,许多人陷入了深深的焦虑漩涡,担忧自己会成为被时代无情抛下的弃儿,恐惧AI会彻底取代自己。但回顾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三次工业革命,每一次都如狂风骤雨般带来巨大冲击与深刻变革,却也在废墟之上孕育出无数新的机遇与希望。国与国之间,率先拥抱新技术的国家,往往能强势崛起,登顶世界舞台;人与人之间,率先掌握新技术的个体,也能实现阶层的华丽跃升。AI时代亦是如此,当一部分人还在为是否会被取代而惶惶不安时,另一部分人已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精准捕捉到了其中潜藏的巨大商机。
以AI标记师这一新兴职业为例,其入行门槛相对较低,却能带来超乎想象的丰厚回报。从业者巧妙利用中国人力成本优势,组织大爷大妈们在网络世界中复制粘贴各类图画、程序代码等海量数据,源源不断地投喂给AI。这些看似简单机械的劳动,却能培育出价值连城的人工智能,转手便能卖出数十万高价。早早投身其中的从业者,已然收获了远超普通上班族的丰厚财富,实现了人生逆袭。
再看美国加州那位极具商业头脑的女网红,她另辟蹊径,将自己长达2000多个小时的自拍、视频等个人素材,毫无保留地输入AI系统,精心调教出一个与自己毫无二致的虚拟网红。粉丝若想与这位虚拟网红展开浪漫“恋爱”,需支付每分钟一美元的费用。这一创新商业模式一经推出,便迅速引发粉丝狂热追捧,短短一周便入账7万美元,充分彰显了AI在娱乐与社交领域的无限潜力。
在创意领域,AI同样展现出了强大的赋能作用。广告设计师借助AI绘制设计图,以往需耗费两三个小时的繁琐工作,如今一分钟内便可轻松完成;写手运用AI创作小说、绘制漫画,一个月便能产出几十万字的海量内容,并在各大文学网站售卖变现;学校老师利用AI生成教案,大幅减轻备课负担;公司打工人用AI撰写工作汇报,轻松应对职场任务。这些现象无一不表明,AI已深度融入各个行业的肌理,成为人们提升工作效率、创造更多价值的得力助手,也让我们看到了拥抱AI带来的积极改变。
当然,面对AI的汹涌来势,我们大可不必过度恐慌。尽管AI在诸多领域展现出惊人实力,但目前仍存在不少它难以触及的“禁区”。那些高度依赖人类独特创造力、细腻情感共鸣、深度批判性思考以及复杂人际交往能力的工作,依旧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例如艺术创作领域,艺术家通过作品传递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想,每一件作品都烙印着独一无二的灵魂,这是冰冷的AI永远无法复制的;心理咨询师与患者建立深度信任关系,倾听他们内心的痛苦挣扎,给予温暖的情感支持与专业建议,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深度连接,亦是AI难以企及的。
此外,对于保密性要求极高的行业,如金融、银行、信息监管等,由于涉及海量敏感信息与重大安全风险,AI的应用受到了严格限制与监管。在这些领域,人类的专业判断、谨慎操作与高度责任感,依旧是保障行业稳定运行的中流砥柱。
面对AI带来的这场生产力革命,我们不应畏惧退缩,而应主动拥抱、积极融入。“打不过,就加入”,这并非无奈之举,而是明智的战略选择。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求知的热情,主动学习和掌握AI相关知识与技能,将其巧妙融入工作与生活,全方位提升自身竞争力。同时,我们也要密切关注AI发展衍生出的伦理与社会问题,确保其在正确的轨道上稳健前行,始终服务于人类的福祉。
AI既带来了挑战,更是孕育无限可能的机遇。我们要以无畏的勇气、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敢的行动力,在这个全新的时代浪潮中找准自身定位,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进步的同频共振。相信在人类与AI的携手共进、协同合作下,我们定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陆天然,法学硕士,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人;现任东华大学数字资产研究院院长、中国自贸区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兼任全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法治智库”首席专家库成员、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保护投资者权益工作委员会(简称:权工委)高级顾问。曾任新华社记者、中国改革报福建记者站站长和国务院研究室(言实)互联网时代方法论课题组组长,著有《互联网时代方法论丛书》十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