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想把手伸向夜空,去捕捉那颗属于自己的星星,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正确地知道自己的星星在哪一个位置。”——田中芳树
每个人的出生,都好像一颗星星诞生在广袤无垠的宇宙。最开始,星系中有亿万颗群星闪耀,正如独立个体的人之于茫茫人海一样难以寻觅踪影。随着历史的变迁,星体也开始运转,正如人生沧海桑田,白驹过隙,星群也开始斗转星移。最后在夜空中能够被我们以肉眼发现的,都是那些光芒最为闪耀的星星。
我国之所以人才辈出,并不是因为他们天生就拥有比别人更好的运气。就像星星一样,每个人在幼年时期,都还是一颗充满未知性与不确定性的种子,只有种进了土壤里,才能知道开不开花,开出的花朵又如何瑰丽。这些真正在中国科研界发光发热的科学研究者们,就是已经开出花的种子,是已经在闪闪发亮的星星。在浩瀚的宇宙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且甘之如饴的付出与奋斗。
“颜宁”二字,似乎更多人对她的关注都是那个“美女清华教授”,不可否认的是颜宁的美丽的确令人心驰神往,但是更加值得尊敬的,是她的科研态度与精神。因为一项关于膜蛋白转基因组的研究,这位美女科学家让全世界都知道了她的名字,也让中国科研界,再一次站上了人类世界的顶峰。
少年当自强
1977年11月,颜宁出生在山东章丘的一个小村庄里。她的家庭并没有什么特别,简单的构成:身为农民的父母和她,是最为简单的三口之家。家中条件说不上好,但也不算坏,起码可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开销,但是也没有闲钱供颜宁挥霍。
父母虽然不是文化人,但是非常向往真正博学多识的人,因此他们非常支持颜宁在学习的路上一探到底。与其他孩子不同的是,颜宁很小的时候就对于学习表现出了相当浓厚的兴趣,她认为学习比那些在外面整日寻欢作乐的同龄人的幼稚游戏要有意思的多。因此颜宁从儿时起,便没有什么非常要好的玩伴——别的孩子在玩耍的时候,颜宁不是在读书、就是在写字。
同时,颜宁对于生物学也展现了浓厚的兴趣及天赋。她上初中接触到生物这门课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这门在别的同学眼中相当棘手的科目。生物的以一切都让她感到妙不可言:小小的分子基因经过排列组合,既然能够变化出那么多种形态来。
每天上课,颜宁是最为踊跃的一个,下了课,她又是最努力最用功的那一个。也正是因为自己的努力,从小到大,颜宁的学习就几乎没有让父母操心过:她一直稳稳地位列与班级的第一名,是多年的卫冕冠军。
1996年,颜宁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在校期间,她非常努力认真钻研学术。并且立志以后要成为真正做出一番大事业的科学家。
毅然回国
2004年,颜宁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她拿到了施一公先生亲自颁发给她的博士生学士证书。
刚刚念完博士,颜宁感到有些迷茫,自己已经完成了血压方面的进修,那么现在又应该何去何从呢?她想了很久,最后决定回国。
当时很多人不能够理解颜宁的这个举动,因为她在美国时,就已经有许多优渥待遇的工作找上门来,颜宁只要愿意,在美国的科研界,必定是有她一席之地的。但是颜宁还是选择了回到祖国,因为对她来说,这里是生她养她的地方,她需要报恩。
当时回到清华的颜宁,成为了博士生导师,那个时候她才仅仅只有三十岁,在国内外的科研界里,三十岁就能够成为博士生导师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她在一方面帮助祖国培育优秀人才的同时,也带领自己的科研团队继续在科研界努力着。
前些年,颜宁的团队首次解析出了葡萄糖蛋白转运的晶体结构。在全世界一夜之间声名鹊起,许多人都对这个女科学家大感好奇。紧接着,她又乘胜追击,进一步完成了具备更多具象结构的抑制率探究,在学术界彻底扬名立万,为中国的科研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赴美深耕
尽管已经拥有了非常丰厚的科研成果,但是颜宁并没有放弃自己在求知道路上的探索。为了继续深耕学术,她来到了普林斯顿大学继续深造。一方面,她担任着终身教授的位置,另外一方面,也继续在学术界完成自己进一步的探索。
她再一次参加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选拔,此前第一次,她未能够成功入选,当时有许多心怀不轨的媒体大做文章,说颜宁因为自己没有成功当选科学院院士而出走清华,对于这些声音,颜宁表示了否认:“我不会因为一个院士的头衔就怨恨我的祖国,我去美国只是为了继续深入研究,一如我当年决定回国一样,我的根在这里。”
而颜宁也的确已经优秀到可以无所谓他人的置评,在这之后,颜宁当选了美国外籍科学院院士,给了那些质疑她能力的人一个响亮的耳光。
对于外界的声音,颜宁的态度是:不回应、不理会。她本是从事科研工作的科学家,不是网红和明星。不希望人们把过多的关注力放在她的其他方面身上,对于美女教授的称号,她也笑着表示拒绝。
美人在骨不在皮,诚然如此。颜宁的美丽或许不是惊鸿一瞥的惊艳,但是确实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秀外慧中。这也与她的能力相匹配,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颜宁就是那颗闪闪发光的星星,照耀着我们,也照耀着整个世界。
文/盛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