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年仅46岁,一直在美国学习,却有着一颗伟大的爱国情怀,扬言要以中国人的身份拿到诺贝尔奖。
2022年7月,福布斯科技委员会公布了13名最有影响的科技领袖,其中有一位就是46岁的李飞飞,她当时的排名是在马斯克之前。
提起李飞飞,人们可能并不熟悉,但她在科技界早已如雷贯耳。她年轻貌美,本该是一个家庭主妇,享受生活的年纪。然而她却成为了美国三大最有影响力的科学院院士。
更让人刮目相看的是,她并不是出身豪门,出国时全靠自己打工洗盘子赚取生活费。她从一个服务员打工人,一步步走向了科学领域,完成了一个质的跨越。
她的主要研究成果在人工智能领域,如果没有她,智能机器人可能只是一个“瞎子”。
她虽然在美国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成绩,却有着一颗让人敬仰的爱国情怀。
李飞飞有一个怎样的传奇人生?我们普通人从她身上又能有哪些借鉴呢?
01
抛弃舒适的生活
李飞飞出生在北京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父亲是一位工程师,母亲执教,他们注重对孩子综合素质的教育,从小就塑造了她精彩的内心世界。
在优良的家庭环境下,李飞飞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每天在家住的四合院里和伙伴们一起游戏,而父母也觉得玩耍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后来,李飞飞的父母因为工作原因要去成都生活,他们举家从北京搬到了成都,在那里,李飞飞度过了自己的小学和中学时光。
她继承了父母的优良基因,再加上后天努力,学习方法又对头,李飞飞的成绩非常好,尤其是在理科方面显示出了特殊的天赋。
本来日子就这样过下去就挺好,有天赋的优势,有父母的加持,起点和资质都比别人好很多,未来可以说是一片光明。
而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眼光似乎看得会比别人更广阔一些,也更善于把握时代的潮流,拓宽自己的选择。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正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人们尘封已久的心被打开,到美国去淘金的想法吸引着很多人。
尤其是知识分子、艺术家等,他们对外面的世界更加向往。
在这种环境下,李飞飞的父母也开始考虑到美国闯一闯,扩宽眼界,让自己得到飞跃,同时也给女儿创造更多的机会。
就这样,李飞飞和父母举家迁往美国。
初到美国的日子很艰难,语言不通,基本的买菜、坐公交车都成问题,更可怕的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李飞飞的父母在国内都有光鲜的工作,但在国外,他们几乎是两眼一抹黑,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为了生计,李飞飞的父亲只能去电器修理店打工,而母亲的情况更惨,做了一名几乎人人都能做的超市收银员。
从前在物质上很充裕的李飞飞,面对生活水平的急剧下降,她没有抱怨,而是选择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帮父母减轻负担。
她到处找工作,但是语言不通,年龄又小,没有人愿意雇用她,李飞飞只能降低自己期望的薪水,终于,有一家中国餐馆的老板同意让她留下来做洗碗工。
李飞飞在美国凭自己的劳动挣到了第一笔薪水,虽然很微薄,但她内心是高兴的,洗碗的打工经历,不仅让她帮家里出了一份力,而且锻炼了英语能力。
02
“美国梦”成真了!
李飞飞要上学,要狂学英语,还要去饭店洗盘子补贴家用,时间非常紧张,但她把能利用的时间都充分利用,连零零碎碎的时间都不放过,一天只睡4个小时。
就这样,在来到美国仅仅两年的时间后,她参加了美国的高考,考到了1250分的好成绩(满分1600),其中数学满分。
李飞飞考进了普林斯顿大学,学习物理学,而且学校还提供给她全额奖学金。
人生的逆袭自此开始,从初到美国时连英语都说不好,到考入世界一流大学,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这个瘦弱的中国女孩让当地媒体也为之震惊,他们专门采访了李飞飞,并写了一篇新闻报道:《“美国梦”成真了!》,李飞飞清秀的脸庞上了美国报纸。
李飞飞在大学里一边认真刻苦地学习,一边在课余和周末打工给自己挣生活费,那时候,她的家人借钱开了一家干洗店,她就系上围裙给别人洗油污的衣服,谁也不会想到,这名看起来普普通通的洗衣女工竟是普林斯顿大学的高材生。
能到普林斯顿大学读书,是李飞飞在美国站住脚跟的重要一环,因为这所名校曾经培养出2位美国总统和几十位诺奖得主,斩获其他各类世界级奖项无数,按我们通俗的话来讲,它的毕业证含金量很高。
其实毕业证只是一个很小的方面,一所名校真正带给人的好处,是它能够让学生接触到世界最前沿的顶尖大师,有全球最优势的资源。
李飞飞在普林斯顿大学度过了求知似渴的四年,毕业后顺利拿到了学位。
优秀的人才从来都是抢手的,李飞飞还没毕业,各家大公司就来抢人了,其中有高盛和麦肯锡,他们向李飞飞开出了几十万美元的年薪,要知道,那可是在1999年,当时国内普通人的工资还不到一千。
接受这笔收入,李飞飞一家人在美国也能过上相当不错的生活,但她拒绝了。
因为母亲染了重病。
李飞飞本来是研究物理学的,但看到躺在病床上痛苦呻吟的母亲,她萌生了学习医药的想法。
所以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优厚的年薪,到西藏去,研究藏药和哲学。
对李飞飞来说,西藏是一个有着最淳朴的宗教色彩的地方,宗教的背后就是哲学,哲学是一切基础科学的根源,包括物理。而藏药,又蕴含着生命的秘密,如果能用自己科学的思维打开这只潘多拉宝盒,也许母亲的病很快就能治好。
于是,在众人匪夷所思的目光中,李飞飞来到了西藏,她总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不管外界如何不解。
李飞飞在入藏之前精心准备了学术课题,这个课题使她得到了一笔丰厚的奖学金,从而有了在西藏进行研究的物质基础。
03
打开人工智能的大门
李飞飞的心灵在雪域高原之间受到涤荡,她第一次如此接近天空,第一次接触那些最最淳朴的藏民和自远古而来的医药,这些经历让她的心灵更加丰富,对世界的理解更加透彻,坚持自我的信念更加坚定。
在李飞飞的努力下,母亲的病渐渐转好,于是她又回到美国,继续自己的科学研究之路。
这次她的研究放在了人工智能领域,在加州理工大学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后,她来到斯坦福大学,专门研究人工智能。
同年,她成为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助理教授,那一年,她才29岁。
李飞飞在斯坦福大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下面分为很多类别,她选择研究计算机视觉识别。
简而言之,就是让计算器认识图像,像我们人一样,看见苹果就知道这是一个苹果,看见下雨的时候知道外面下雨了。
这项研究吃力不讨好,因为当时基本属于空白一片,难以出成果,这样李飞飞在评定职称和申请经费方面都会遇到困难。
但李飞飞决定的事,没人能改变。
李飞飞在开始研究的时候,也并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后来她转换思路,想到这样一个方向:想让计算机有图像识别的能力,首先得让它存储足够多的图片。
这种方法费时费力,但确实可行。于是,李飞飞和她的助手们竟然从网上下载了10亿张图片并进行分类标签,建立了ImageNet数据库。
这活儿太大了,仅靠团队成员根本不行,李飞飞就从网上雇了五万人帮她一起完成。
钱是从哪儿来的呢?幸好她遇到了一个愿意提供帮助的老师彼得罗,秉承着为计算机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的想法,彼得罗老师资助了她全部的实验费用。
截止到2009年,这10亿张图片中已经有1500万张进行了系统的标注,但它的价值却没有被科学界承认。
李飞飞四处寻找支持,她要让人们看到ImageNet数据库真正的作用,终于,在一次重量级的图像识别大赛中,ImageNet展现了它真正的实力。
到这时,科技巨头们才发现他们险些错过一个跨时代的创举:ImageNet的自动识别图像功能,可以极大地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
自此,“李飞飞”这个名字,真正地在人工智能界崭露头角。
更难能可贵的是,李飞飞决定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免费提供给全世界,以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这种胸襟和气度出自一个年轻的女孩儿,令人肃然起敬。
荣誉像纸片一样飞来,李飞飞不仅成为斯坦福大学的终身副教授,后来还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医学院院士等,
与此同时,她还收获了甜蜜的爱情,她与斯坦福大学的另一位教授相爱,婚后生育了一对可爱的儿女。
真是家庭事业双丰收啊!
04
我永远是中国人
李飞飞虽然加入了美国国籍,但她在采访中说:“如果有一天我获得了诺贝尔奖,我希望以中国人的身份去领奖。”
因为诺贝尔奖是荣誉最高的奖项,她希望把这最高的荣誉留给祖国。
李飞飞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世人证明,中国人的能力并不差,女子同样也可以挑起科学界的大梁。
她胸怀抱负,坚持自我,为了心中的梦想努力拼搏,每一步都脚踏实地。
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尤其是女性,她们要在男人的领地里争得一席之地,需要付出的更多。
但只要不放弃自己,依然可以开出最绚烂的花朵。
李飞飞今年已经46岁了,已经荣誉加身的她,并未放弃自己的研究之路。
我们普通人没有李飞飞那样的才能和机遇,但她自信坚定的态度、勇往直前的毅力,值得每个人学习。
做最好的自己,就是人生的答案,不虚此行,不枉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