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观能源
2025 年6 月27 日, 以“零碳协同创新赋能全球可持续”为主题的第三届零碳协同创新大会在兴隆湖·中建滨湖设计总部盛大召开。此次大会由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北京办公室携手零碳促进会共同主办,天齐锂业、中建西南院、中建咨询承办,全球气候学院和勃诺科技共同协办。大会围绕ISSB 准则的应用与实施,特邀ESG 领域的知名学者教授、专家和实践引领者,以主旨演讲、圆桌分享等为路径,共同探讨ISSB 最新发展趋势,为推动零碳协同创新赋能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吸引了来自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各界的两百余位嘉宾齐聚一堂。
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主席特别顾问兼北京办公室主任张政伟
在致辞演讲环节,张政伟先生系统性地阐述了ISSB 准则的制定背景、方法论框架、最新进展及其深远意义。他提出了“神奇一跳”的概念,指出可持续信息披露正从非财务信息逐步转向与财务报表一同披露,共同成为通用目的财务报告,这一关键性跨越将使可持续真正融入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他特别强调,构建完善的可持续生态体系需具备国际视野,期待更多践行可持续理念的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共同推动全球可持续准则的优化与完善。
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执行副总裁兼财务总监邹军
在主旨演讲环节,邹军先生系统阐述了锂产业与净零目标之间的共生关系。他指出,面对气候变化对产业链转型和实体经济的双重挑战,天齐锂业以技术创新为引擎,借助可持续金融工具的创新和全价值链碳管理实践,稳步推进2030年减排目标。邹军强调,实现从“锂想到零碳现实”的跨越,离不开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需将ESG 理念深度融入资源开发与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生态,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方案与产业智慧。
中建西南咨询顾问有限公司执行总工程师张国昊
在主旨演讲环节,张国昊先生分享了基于盈利提升和市场拓展逻辑,以设计咨询为切入点,开展建筑低碳改造一体化集成服务的新模式。通过设计咨询这一轻量化但呈上启下的关键节点,以技术为导向,以运营为增值,与资方有效联动,解决目前建筑节能改造市场中投融资、设计咨询、工程建设、后期运营四大阶段脱节的痛点,并进一步讲解了在可再生能源利用、垂直绿化、节能降温新材料使用等方面的改造技术路线实践案例。
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理事温悌悌(Ndidi Nnoli-Edozien)
温悌悌(Ndidi Nnoli-Edozien)女士在其主旨演讲中深入探讨了ISSB 准则在非洲的实践应用,强调多方协作正逐步成为全球可持续进程的核心驱动力。她特别指出,中国的积极参与在此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也构成了中非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她强烈呼吁,中国企业的专业见解对于构建真正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准则至关重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为例,她进一步阐明,自然资本与人力资本的价值量化依然是全球准则制定中的关键突破点。
ISSB 准则不仅要求企业报告可持续风险和机遇对其短期、中期及长期财务状况的影响,更应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指导。引入这一全球性的可持续披露基准,将显著提升各市场的透明度、问责制、有效性和可比性,进而更广泛地吸引投资,有力推动私营部门蓬勃发展。
上海气候周执行委员会联席主任邹荣
邹荣先生在主旨演讲中,详细介绍了上海气候周这一推动中国气候行动的标志性平台及其核心成果——“气候公园”(Climate Community)可持续韧性标准系统。该系统作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创新实践场景,融合了自然、科技、社会、人文等多重元素,旨在通过“包容性、专业度、标准化”三大核心理念,聚焦“可持续性、气候韧性与安全性”,打造全球气候理论与场景实践的示范高地。邹荣强调,上海气候周以“中国行动、亚洲声音、世界标准”为三大支柱,致力于通过企业、院校、机构等多方协同的新生态圈,践行中国双碳目标,传递亚洲气候治理方案,并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中国气候行动经验转化为全球标准,为构建人类气候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
成都市零碳协同创新促进会理事长张亚龙
张亚龙先生围绕信任构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展开演讲,并提醒与会嘉宾关注2030 年可持续发展规划,指出超过三分之一的既定目标已陷入停滞,粮食安全、环境退化等领域受气候变化等挑战的影响尤为严重。同时,他强调信任缺失是地区冲突等地缘政治问题的内在根源,并且这一缺失还广泛影响着数字世界和社会关系。
中国社会信用体系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制度,需从文化、价值观、规则标准等多方面构建。例如,创新信用业务模式,基于契约的企业信用体系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我们所珍视的正是像今天这样,大家坐在一起,愿意伸出援手,赢得周围伙伴的信任与认可,将这种信任转化为一种力量,进而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真正核心竞争力,这便是我们共同的未来期许。
“兴隆湖可持续共识”签约仪式
本次大会圆满完成了两项重要签约仪式。由天齐锂业、零碳促进会、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成都科创生态岛、中建咨询等机构联合签署了《兴隆湖可持续共识》。该共识以零碳共创、共享、共赢、共生为核心理念,倡导各方整合技术、产业与场景资源,共同建设兴隆湖国家级近零碳示范区。签约方承诺通过公益合作,推动零碳技术创新与生态圈建设,打造公园城市的零碳标杆。
“供应链ESG 管理倡议”扩容升级
“供应链ESG 管理倡议”也迎来了重要的扩容升级。水井坊、欣旺达、亿纬锂能、厦钨新能四家企业正式加入该倡议。该倡议最初于6 月13 日由13 家龙头企业(包括通威股份、天齐锂业等)联合发起,旨在响应联合国2030 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构建供应链ESG 评估标准体系,推动全球可持续供应链建设。此次扩容进一步提升了倡议的影响力,助力企业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
可持续视角链接世界:标准贯通企业与城市间零碳协同创新圆桌分享
在圆桌讨论环节,中央结算公司中债估值中心的高级总监林劼担任主持人,围绕“可持续视角链接世界——标准贯通企业与城市间零碳协同创新”这一核心主题,与在场的嘉宾展开了深入对话。嘉宾包括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中国)的披露业务负责人桂萱、标普全球可持续发展服务北亚区负责人苏筱琳、清华四川院院长助理兼科技创新部主任吕岚春、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常务副总裁蒋洁萍、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书记黄文,以及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何铮教授。讨论内容主要涵盖两大方面:其一是披露标准化,聚焦ISSB 国际准则如何推动企业碳排放数据与城市碳管理平台的互通,强化碳监测技术应用与碳金融产品创新;其二是投资价值化,剖析ESG 披露数据在资产定价中的核心作用,探索气候风险量化工具及“企业-城市”ESG 协同投资模型。专家们从机构和高校的角度都一致认为,以国际标准为纽带,打通企业行动与城市治理的协同链条,将成为全球零碳转型的关键驱动力。
全球价值链重塑:ISSB 专责如何赋能企业可持续治理与竞争力提升
勃诺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轶名担任圆桌论坛主持人,围绕“全球价值链重塑—ISSB 准则如何赋能企业可持续治理与竞争力提升?”这一主题,携手汇川技术首席可持续发展官韩国震、正泰集团可持续发展办公室执行主任顾皓、晶澳科技品牌总裁兼可持续发展官李京、通威股份首席可持续发展官朱子涵、亿纬锂能ESG 双碳部总经理肖忠湘、中集集团可持续发展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陈彦刚的六家领军企业的ESG 负责人,展开深度对话,聚焦三大核心议题:
竞争力重塑:ISSB 准则驱动企业平衡短期市场突破与长期价值创造,通过风险管理构建全球竞争力。
治理革新:准则倒逼企业完善可持续治理体系,以创新举措破解供应链管理落地障碍。
战略先行:企业通过资源整合高效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抢占“先学先行”战略高地。
此外,通威股份与晶澳科技的光伏行业ESG 倡议(SCSI 与GSSA)进一步引发绿色供应链合作展望。王轶名先生总结指出,ISSB 准则已成为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关键杠杆——不仅是衡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更是连接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桥梁,推动企业从合规践行者进阶为生态共建者,最终实现“更好商业、更好世界”的可持续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