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AI赋能-全局化智慧港口
报告共计:79页
中国是全球公认的贸易大国和港口大国,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及万吨级生产性码头泊位数量均居世界首位,全球前十的港口中中国占七席。当前,中国港口正从自动化向智慧化转型,智慧港口建设成为行业发展必然趋势,其核心在于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港口的智能化、自动化和无人化,推动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
文档核心观点指出,全局性与连通性是当代港口的重要特征,港口的差异化服务、互动及与供应链的无缝连接是现代化的重要评判标准。中国港口自动化建设尚处初级阶段,传统码头改造如火如荼,而人工智能正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以“AI+要素”驱动应用层发展,在港口的落地处于初级应用阶段,主要集中在生产作业一线,并形成“一横一纵一链一网”的应用体系。
“一横”聚焦集装箱在港口的智能流转,涵盖全流程识别、水平运输及垂直运输环节,通过人工智能实现单点技术突破,如集装箱识别、无人驾驶集卡、智能装卸等,技术难点在于精度把控。“一纵”侧重港口生产作业智能运营管理,借助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深度融合,优化传统运营模式,实现智能调度等功能,减少人工干预。“一链”旨在打通智慧港口全方位物流服务链,涉及政务流、信息流、商务流,以打破信息孤岛,但目前因技术不成熟、观念差异等导致效率较低。“一网”指向区域/全球智慧港口网络,目前仅少数头部港口在规划中,需基于数据共享实现协同发展。
人工智能在智慧港口应用的主要阻力在于数据分割于各部门和平台,“一纵、一链、一网”的实现依赖大量数据共享,而这可能引发利益冲突等问题。推进人工智能在港口的应用,需政府层面加强政策引领,鼓励成立联盟、制定标准;企业层面则需明确顶层设计,加强与科技公司合作,培养专业团队,以推动全局化智慧港口体系的实现,最终惠及消费者与社会。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